福建前首富父子,退出云南白药董事会!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5-26 22:16:03

  5月26日晚间,云南白药发布公告,董事陈发树、路红东、陈焱辉于近日提交辞职报告,申请辞去董事职务,辞职报告已于送达董事会时生效。据公开资料,陈发树、陈焱辉为父子关系。

  陈发树辞职

  在前述离职董事中,陈发树最为引人注目,由于在投资界长袖善舞,被称为“中国巴菲特”。在2009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陈发树以218.5亿元的财富,成为当年的福建首富。

  陈发树与云南白药渊源颇深。

  早在2015年,陈发树便开始在二级市场增持云南白药,并进入前十大股东名单;2017-2019年,陈发树控制下的新华都深度参与云南白药混改,至今仍稳居云南白药第二大股东,截至一季度末持股比例为24.25%。

  而在云南白药公司治理层面,陈发树也举足轻重,在离职以前担任公司联席董事长,并被授权牵头组建投资执行团队,在公司证券投资领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回溯时间线,2017年,云南白药控股股东白药控股相继以增资扩股形式,引入新华都、江苏鱼跃作为战略投资者,增资完成后新华都对白药控股的持股比例达45%,与云南省国资委旗鼓相当。

  2019年,云南白药吸收合并白药控股,后者实现整体上市,新华都及其一致行动人对上市公司累计持股比例折合为25.14%,与云南省国资委一致,云南白药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且无控股股东的企业。

  混改事项落定后,陈发树走向云南白药台前。2019年8月,云南白药进行董事会换届选举,陈发树、陈焱辉作为新华都的董事代表,被选举为新任董事。与此同时,云南白药修改公司章程,新设“联席董事长”一职,由陈发树担任。截至目前,陈发树已担任云南白药董事及联席董事长近5年。

  根据公告,陈发树、陈焱辉辞职后将不再担任云南白药及下属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曾因大手笔炒股被热议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云南白药因大手笔炒股被市场热议,外界普遍猜测与陈发树有关。

  2019年,云南白药调整证券投资额度,调整后理财投资总额度为不超过180亿元,其中投资股票和股票基金、股权基金的额度不超过30亿元,额度可以循环使用。

  2020年,云南白药证券投资收益颇丰,一度被股民称为“股神”。当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达22.4亿元,占年度利润总 额的比重高达32.94%,主要来源为持有的证券、基金单

  2023年,云南白药调整投资策略,决定提高公司闲置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择机妥善处置当前所持有的二级市场股票投资,逐步退出,不继续增持。

  在今年年初接待投资者调研时,云南白药表示已于2023年三季度退出全部二级市场证券投资,并计划于2024年不再开展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业务。

  在谨慎投资、聚焦主业的战略下,云南白药业绩逐步回归稳健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91.11亿元,同比增长7.19%;净利润40.94亿元,同比增幅为36.41%;今年一季度营收、净利分别为107.74亿元、17.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12.12%。

  云南白药表示,后续将聚焦药品、健康和医药流通三大核心业务,同时围绕相关领域科学、审慎地开展业务拓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打造全新业务增长点。

责任编辑:王旭

  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安排。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鼓励勤劳致富,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坚持多劳多得,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发热是新冠病毒感染者最常出现的症状之一,一般情况下做好对症处理、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即可,要关注如何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如何准确把握医院就诊指征等事项。

  “三年行动期间(2020—2022年)与前三年(2017—2019年)相比,全省生产安全亡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9.55%和31.30%。”王启瑞介绍,但是,山西高危行业企业数量众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传统产业安全风险存量较大,新业态带来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需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更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要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在管党治党实践中,要在“全面”上下功夫,继续拓展从严治党的广度和深度;要在“严”上持续用力,营造严的氛围,采取严的措施,不断丰富和深化从严管党治党的方式手段;要在“治”上更加用力,采取标本兼治、针对性更强的举措,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和部署不折不扣落实落地,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strong>岸田为何此时对美“投怀送抱”?</strong>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亦指出,在需求端带动下,未来中国通胀水平回升可能性较大,CPI增长中枢相比2022年将有所抬升,但通胀并不构成2023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限制因素。

陈玉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