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高考结束后这些骗局要警惕

来源: 舜网
2024-06-13 18:35:18

  骗局一:谎称可以“提前查分”

  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会利用部分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态,通过群发诈骗短信,谎称有“特殊渠道”可以提前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查询分数”的网址链接。考生和家长如果在网站中输入身份信息、准考证号、银行账户信息等信息,银行卡里的钱财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转走。

  【提醒】高考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邮件中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

  骗局二:谎称有“补录名额、内部指标”

  这类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不法分子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还有些不法分子会谎称,有特殊渠道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以此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

  【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需要收取保证金、指标费的“特殊渠道”入学,都是诈骗。

  骗局三:伪造录取通知书和虚假网站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者发送相关的录取短信,让考生将学杂费等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骗局还有制造虚假的钓 鱼网站,其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提醒】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骗局四:提前申请“助学金”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考生相关信息后,冒充高校老师或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的考生提前申请或发放助学金、奖学金。同时,以“再不领就过期”的名义,要求考生提前支付“手续费”,从而实施诈骗。

  【提醒】如果考生和家长接到自称是高校、教育、财政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声称要发放“国家助学金”“助学扶助款”的,一定要增强防范意识,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向高校、教育等部门核实真伪。

  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唐风表示,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考生和家长“熬”不住的焦躁情绪实施诈骗。高考骗局虽然花样繁多,但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爱丽舍条约》签署于1963年1月22日,是法德实现战后全面和解的标志性文件。专家指出,在欧洲面临多重危机之际,法德两国希望深化合作来应对挑战。鉴于双方在能源、防务等问题上存在分歧,要合力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法德仍面临不少考验。

  目前,中国知识产权保险探索取得积极进展:一是保险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已形成包括专利执行保险、侵犯专利权责任保险、专利质押融资保证保险、商标被侵权损失保险等在内的40多款产品的相对完善的产品体系;二是覆盖范围不断拓展,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超过22个省份、99个地市开展了知识产权保险业务,此外,多个省区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陆续与专业保险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三是保险实践日益丰富,积累了诸多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对各地区知识产权保险发展具有极大参考价值。

  一年后,陈女士向法院起诉离婚,庭审中王先生表示同意离婚,但要求陈女士返还35万彩礼,理由是两人的婚姻有名无实,而且关系一直在恶化。

  “2022年,尽管受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但在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拉动下,中国汽车市场在逆境下整体复苏向好,实现正增长,为稳定工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近日,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月度信息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总结了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情况,并给出了2023年汽车市场产销量的预测。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白剑锋介绍说,作为中国知识产权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保险历经多年实践探索,为化解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提供了有效途径,在服务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防范和分担知识产权运行风险、促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strong>【事件】</strong>

王嘉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