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族谱寻根脉 两岸宗亲分享团圆喜悦

来源: 知识网
2024-06-01 04:34:56

  中新社平潭5月30日电 (记者 闫旭)“一张张发黄的纸,记录着多少辛酸的眼泪。每个名字都是游子,每段话都诉说着想回家的心情……”30日,在于福建平潭举行的第十六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上,看着两岸宗亲带到台上的一本本泛黄的族谱,东南卫视主持人艾珂竹说道。

  是次论坛上,300余名来自海峡两岸的宗亲贤达、姓氏文化研究团体专家学者,围绕“两岸同根 闽台一家”主题,以姓氏文化为基础,以宗亲血缘为纽带,开展联谊交流,共叙亲情乡谊。

  族谱是两岸亲缘的见证。多名两岸宗亲带着族谱出席论坛,讲述他们通过族谱寻根,两岸亲人团圆的故事。

  来大陆创业十余年,虽然一直感受到身边人的关心和爱护,屏东姑娘林筱蓉却一直没有“家”的感觉。直到她找到了自己在福建的祖籍地和宗亲。

  2012年,林筱蓉频繁往返于两岸之间,目睹着大陆的日新月异,她决定赶上这班发展的“列车”。在大陆摆过地摊,做过台湾小吃,卖过金门高粱酒,她的台湾樱花园项目最终在泉州市南安清境桃源景区落地。

  2023年4月,在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工作人员及林氏委员会的协助下,林筱蓉和父亲林首成带着族谱,找到了父女俩的祖籍地——泉州市安溪县龙门镇桂林村。当地林氏宗亲热情帮助,举办了一场林氏父女认宗祭祖仪式,林家几代人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落叶归根是我们的心愿。”林筱蓉说,如今有了宗亲的守护和支持,让她在扎根大陆创业这条路上更加有信心。

  来自台湾彰化县泉州厝的周煌顺三兄弟,花 了30多年时间才找到根。

  周煌顺自1993年起就来大陆寻根,始终未果。不久前,他在台湾台中遇见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在对方的帮助下,通过台港澳侨寻根寻亲公益平台,在泉州晋江金井镇围头村找到了祖籍地。

  围头村有“海峡第一村”之誉,距大金门岛仅5.2海里,是大陆距金门最近的地方。对围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洪水平来说,围头村周氏与台湾彰化县泉州厝周氏族谱对接,是极其激动、高兴的一刻。

  “有一种全家团圆的感觉。”洪水平说,围头村共有21个姓,7大宗祠,此前已陆续与台湾宗亲进行过族谱对接。他希望未来对接更多姓氏族谱,一起探索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一年前,在第十五届海峡百姓论坛期间,台胞陈威佑与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黄氏委员会副会长黄美玉交流时,得知黄美玉来自他的祖籍地南安,便拿出台湾的族谱请对方帮助寻根。

  几经寻访,黄美玉和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按照陈威佑提供的族谱,找到了他的祖籍地——泉州南安市东田镇高山村。

  双方族谱“合谱”的那一刻,陈威佑觉得和父亲的多年心愿终于达成。他说,未来希望带着桃园县龟山乡的陈姓宗亲,一起到南安高山村寻根谒祖、结识亲友。(完)

  2022年11月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一句话”新闻,宣告党的二十大后“首虎”落马。随后一个多月时间里,又有多名中管干部接受审查调查。

  孙松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副主任):这个案子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监督就是要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坚决防范、纠正、查处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自觉、不坚决的问题,决不允许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strong>李崇暄:</strong>给主管部门或者分管的副职安排,一个电话,一般情况下县长跟部门打了招呼都能竞争上。

  <strong>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应提前做好个人防护</strong>

  现场不仅有万斤冬捕鱼出水上岸,当地民众还支起大铁锅开启“湖水炖湖鱼”。游客们品尝完鲜美湖鱼,还可以在景区内体验彩虹滑梯、雪地摩托、雪地老爷车、霍比特小屋、营地火锅等火项目。

  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两个维护”。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坚决纠正在落实“两个维护”上存在的温差、落差、偏差,确保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部署、重大举措落到实处。

陈哲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