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小微工程类案分析 找准风险点筑牢防火墙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17 20:08:02

亚洲精品AⅤ无码一区二在线观看「悪くないね」と僕は言った。  馆方首次使用虚拟IP兔形象,通过线上3D技术打造数字孪生云展厅,一比一复原现实场景,让观众通过线上虚拟现实技术,在移动、PC多渠道终端浏览展厅,在指尖触控中实现空间转换。馆方还准备线上活动和文创产品,设计了趣味性十足的线上猜灯谜和研学课,观众在逛展的同时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知识拓展。此外,展览中的兔子形象也会以表情包、手机壁纸、虚拟NFT玩法等“彩蛋形式”等着观众去发现。展览将持续到2023年5月7日(展览免费,但观众需自行购买上海自然博物馆门票)。uAbyuHL-FrIgYIBR1Z7iRUT4HP-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小微工程类案分析 找准风险点筑牢防火墙

  “请出示村里小微工程项目招投标文件以及工程质量监督责任清单。”日前,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工作人员来到贾家街道,对小微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我们在开展镇(街道)小微工程项目类案分析时发现,不少案件存在共性问题,如招投标程序不规范,存在围标串标、优亲厚友;工程质量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职能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偷工减料、随意更改设计等情况核查不准确,造成工程项目经费多报等。”成都东部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他们推动以案促改促治,督促各相关职能单位完善招投标制度,避免故意设置排他性条款;加强质量检验和工程量核对,确保工作量和单价真实合理,防止出现虚报和私自提高成本。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加强类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说服力的整改意见,督促协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小微工程领域点多面广、资金密集,容易滋生“微腐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从深化小微工程类案分析入手,找准症结、靶向施治,推动开展专项治理,以有力有效监督保障小微工程项目真正惠及于民。

  为找准小微工程领域监督着力点,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纪委监委强化类案分析,并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无流程擅自发包、违规拆分发包、先建设后虚假发包、对项目实施监管不力、对项目验收把关不严等问题是该领域违纪违法的主要表现形式,程序混乱、监管缺位是腐败易发频发的重要原因。”锡山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说,着眼强化工程发包等重要环节的公开透明,该区纪委监委推动限额以下的小微工程项目实行票决制度改革。采购公告发布后,由供应商自主报名参加,再从评委库中随机抽取评委投票决定供应商。“我们健全评委培训、监督 、考核、退出机制,提升评委的专业性;同时建立监督信息管理平台,将各镇(街道)小微工程项目票决工作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可查询、可预警、可举报的全过程监督。票决改革以来,全区共票决产生小微工程项目1000余个,涉及资金3亿余元。”

  农村小微工程项目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助推器”,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然而,不少通报案例显示,一些基层干部利用小微工程项目谋私贪腐。

  日前,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雍熙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原主任罗某以虚报冒领方式套取辖区产业基地进场路项目建设经费2.5万余元,其还存在其他违纪问题,受到严肃处理。结合同类典型案例,该县纪委监委推动系统整治,发挥片区协作优势开展专项监督,综合运用挂牌督办、交叉办案、领导包案等方式,着力纠治农村小微工程项目实施中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

  贵州省纪委监委加强农村小微工程领域类案分析,聚焦近年来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和巡视巡察发现的问题,梳理监督清单,并把案件查办作为有力抓手。“农村小微工程项目类型多、资金散,加之一些基层党组织议事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导致‘微腐败’时有发生。”贵州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该省深挖彻查围标串标、拆分项目规避公开招投标、质量监理和验收审核把关不严、拖延结算工程项目款等乱象,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规插手项目建设,优亲厚友、暗箱操作、虚报冒领工程款等腐败问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纪委监委在梳理小微工程领域案件中发现,有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工作作风不实、履职不到位、审核把关走过场;有的村干部“雁过拔毛”,利用审批权或资金发放权为工程项目发包明码标价,甚至将工程款截留私分。针对这些问题,该市纪委监委推动建设小微工程项目领域大数据监督平台,建立立项决策、项目审批、资金管理等47项数据模型,开发综合查询、态势分析等功能模块,累计录入招投标工程3600余个,采集有关数据1.4万余条,推动平台与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7个系统对接,实现全过程管理、全覆盖监督。

  针对同类案件暴露出的信息公开不充分、暗箱操作等问题,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纪委监委推动建立基层小微项目监督“阳光平台”,使招投标全过程公开、可溯源、透明化,方便经营主体公平自由地参与工程采购活动,将小微工程项目全过程“晒”在阳光下。

  本报记者 方楚鸿

  1月18日,在“寻宋·一张南宋棉毯的故事”特展上,兰溪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棉毯名为密山棉毯,长2.51米、宽1.16米,缝制了由81枚开元通宝和北宋钱币排列组成的6个互相连接的方胜纹图案。这条棉毯的出土有力证实了南宋时期,婺州(金华)一带特别是兰溪的棉纺织业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并改写了元代黄道婆带回棉纺织技术的历史,将棉纺织史向前推进了约100年。

  据悉,本展览展期为1月18日至4月18日,期间南宁博物馆还将配套有研学折页、研学课堂、知识互动小程序等各类活动项目。(完)

  此次展览共7件展品。一楼大堂展出6件文物,包括西周的兔尊、双兔车衡饰,唐代的白釉兔,南宋的青玉兔镇纸,元代的水晶兔和清代的玉兔支神;三楼历代绘画馆展出清代画家禹之鼎的《仕女三兔图》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