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15%,取消利率下限!四川省调整优化商业性个人住房信贷政策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5-31 15:02:47

  每经记者 刘嘉魁    每经编辑 马子卿    

  继5月17日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出台一系列楼市新政后,各地密集跟进该政策。5月31日,每经记者自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获悉,四川省确定下调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下限。

  四川省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15%,取消利率下限

  日前,人行四川省分行发文表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银发〔2024〕102号)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通知》(银发〔2024〕103号)精神,按照因城施策原则和各城市政府调控要求,将四川省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进行调整。

  一是对于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

  二是取消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三是2024年5月18日(含)后完成房屋交易主管部门网签备案及5月18日之前完成网签备案未放款的借款人,其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按照本政策执行。

  四是各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可结合本机构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利率水平和首付比例。

  2024年5月17日,新一轮支持房地产的金融举措出炉:明确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政策下限、下调房贷首付款比例和公积金贷款利率、拟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房贷政策“三箭齐发”+存量房“收储”,这些举措被业内合称为“517”楼市新政,分析人士将其评价为“史上最宽松”房贷政策、“史诗级利好”等,多地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

  全国已有超过80%城市下调房贷利率和首付 比例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80%城市下调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从5月20日武汉率先执行,到5月21日合肥、长沙跟进,再到5月22日西安、济南、郑州、长沙、昆明、南昌、福州等多城银行确认实施,执行“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15%”新政的城市越来越多。5月24日,广东除广州、深圳外的共19个城市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

  从一线城市来看,上海部分银行首套房利率低至3.5%,二套房低至3.9%,首付最低二成;广州首套房利率3.4%,二套房3.8%,首套房和二套房最低首付款降为15%和25%;深圳多家银行首套房利率低至3.5%,二套房低至3.9%,首套房首付最低二成,二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至30%

  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目前已经有吉林、黑龙江、海南、山西、陕西、重庆、河北、云南、广西、甘肃、湖北、河南、广东明确发布文件执行全省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到15%、取消利率下限政策。此外,还有合肥、长沙、济南、长沙、南昌、福州等热点城市。

  据悉,全国明确发布政策文件执行15%首套房首付比例的城市已经超过200个,累计超过250个城市已经明确取消了房贷利率下限,全国已经有超过80%的城市开始落地执行“517”楼市新政

  中指研究院指出,截至5月27日,武汉、郑州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25%、二套降至3.35%,在二线城市中下调幅度较大;一线城市中,上海、深圳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5%,广州取消首套和二套房利率下限。当前已有城市部分银行执行首套房贷利率3.1%左右,已降至历史最低。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调整有利于降低居民家庭购房门槛,减轻还款负担,更好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责任编辑:杨赐

  不仅城市周边和景区里的冰雪盛会热火朝天,一些县区通过发掘冰雪资源举办冰雪旅游节也渐成时尚。1月1日,定西市岷县牧马滩首届冰雪旅游节开幕式在麻子川镇举行,冰雕城堡、彩色花灯及滑雪道等将昔日牧马滩装扮成了一座冬日童话小镇,当地人们竞相前来参加这场家门口的冰雪盛会。

  王振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人,但未来能成与否,各自的路还是要各自来走。”

  困境儿童是最柔弱的群体,他们多因家庭经济贫困、生理缺陷、父母外出务工监管缺位等面临一些困境。而伴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留守儿童”群体规模在不断加大,他们面临的监护不当、亲情缺失、家庭保护不力等问题更为突出,也更易遭受身心伤害。

  (作者系党的二十大代表、西安易俗社社长)

  继续扩大开放,要抓关键领域。当前,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主引擎。2022年前1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560.9亿元,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26.1亿元。“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是增强产业竞争力和维护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说,要把推动数字技术、研发设计、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服务领域开放作为改善供给侧结构、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推动制造业转型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

  <strong>电网企业加大跨区余缺互济力度,补缺口、保安全</strong>

陈怡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