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爱尔眼科荣获2024年度“未来健康产业之星上市公司”奖

来源: 新华社
2024-06-25 23:44:07

  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的战略选择。6月22日,第二届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在合肥召开,爱尔眼科荣获组委会颁发的2024年度“未来健康产业之星上市公司”奖。据大会介绍,这一奖项彰显了资本市场对爱尔眼科在提升公司管理能力和加强与投资者沟通方面的卓越成就给予了高度认可。

  多年来,爱尔眼科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深化改革,大力推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同步国际水平,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经营发展稳步向好,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根据财报,2023年,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为203.67亿元,同比增长26.43%;归母净利润为33.59亿元,同比增长33.07%。这也是爱尔眼科上市十四年来实现的营收净利第“十四”连增,与此同时,爱尔眼科“1+8+N”战略稳步实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爱尔眼科的门诊量达1510.64万人次,同比增长34.26%;手术量118.37万例,同比增长35.95%。随着居民眼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及国家近视防控战略、防盲治盲等政策推进实施,公司品牌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此外,经营规模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等,共同促进了业绩的增长。

  医疗服务能力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健康需求的根本所在。年报显示,2023年爱尔眼科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率0.0166 %,远低于国家统计三甲医院的发生率约0.03%;玻切术后眼内炎发生率0.0088%,远低于国内外相关统计的发生率0.05%。

  自成立以来,基于中国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现状,爱尔眼科顺应国家分级诊疗趋势,在发展中探索并建立了“中心城市旗舰医院—省会城市医院—地级市医院—县级医院”的分级连锁模式,即上级医院可以为下级医院提供医疗技术支持,下级医院可将疑难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如此“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立体化眼科医疗服务体系,可以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方便的眼科医疗服务,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表示,作为一家拥有全球规模和医疗服务能力的眼科医疗连锁机构,爱尔眼科持续深化“创新驱动,科技爱尔”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大与国内著名高校的校企合作,提升医教研协同发展水平。截至目前,爱尔眼科已构建起“多院、多所、五站、三中心、三基地、一平台”的医教研一体化创新平台体系。不仅打通了从专科、本科、硕士生、博士生到博士后的全建制人才培养体系,还建立了国际化临床诊疗、临床培训中心及科研机构,持续推动眼科学、视觉科学以及各亚专科前沿和临床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 和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模式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改善医疗服务体验、提升医疗效率的重要途径。爱尔眼科积极推进“数字眼科”发展新模式,早自2018年起就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凭借覆盖广泛、类型丰富的眼科临床数据与病例资源,建立了眼健康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医疗、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的数字化升级。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精准性和效率,更让基层患者也能享受到高水平的眼科医疗服务。

  未来,爱尔眼科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宗旨,秉承“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权利”的初心使命,全力推进“1+8+N”战略的实施,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眼科医学中心”,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可及的眼科医疗服务,为切实提高我国眼科医疗技术水平,推动人类眼科学与视觉科学进步贡献力量。(环球网)

  本次庙会开展了唱南戏、写春联、展非遗文化等系列活动。同时,现场设立了百余家美食展销区及制作区,板鸭、腊猪蹄、柴火豆腐、糯米圆子等特色土味农产品备受青睐。

  她指出,如果孕妇有症状,建议用药。因为高热本身对胚胎可能产生热损伤,尤其12周内,早期胚胎比较稚嫩,而若是在妊娠中期,胎盘本身对胎儿有屏障保护作用,影响相对比较小。

  1月13日,美国联邦预算委员会主席麦奎尼亚斯警告称,这将是2023年美国的决定性时刻。

  记者16日获悉,中国贸促会当天正式发行16本《自由贸易协定商务应用指南》,以增进企业对自贸协定的了解,使自贸协定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对建设农业强国而言,科技和改革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要一体把握,协同推进。面向未来,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围绕现代种业、机械装备、数字信息等关键技术,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也要依靠政策改革挖掘农业生产动力,持续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铆足干劲抓好科技赋能和政策改革,就能最大程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能,保障好重要农产品供给和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将发展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年的冬蜜已接近尾声,我在北峰山放养的蜂群,所收获的冬蜜比去年的品质更好、产量更高。”近日,台山四九镇的蜂农刘国辉说,天气因素很大程度决定冬蜜的产量。

骆伦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