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港股短期偏空情绪有所消化 美股市场情绪再次回到中性偏低水平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19 08:37:11

  6月10日至14日,港股反弹趋势再度搁置,主要宽基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调整,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分别下跌2.3%、1.7%。风格层面,中盘与动量因子跌幅少于2%,高股息与国有企业因子领跌市场;策略层面,风险调控优于沪深港通AH股精明指数与多因子组合;行业层面,资讯科技与医疗保健板块相对抗跌,原材料及必选消费行业跌超4%;

  后续市场的关注点或继续聚焦于前期刺激政策的落地效果观察上,在经济内生修复动能尚为温和的背景下,外生政策加码以改善居民与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或更加凸显,若相关经济主体的盈利预期与 投产活动得到有效改善,信贷增速或有望实现企稳向上;

  基本面而言,长期视角下恒生指数与经济增长高频因子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自5月20日后两项指标出现一定背离,预计后续缺口或有所收敛;情绪层面,经历近一个月的宽幅调整后,恒指成分股中股价超过20日均线个股占比已回落至20%,历史上当交易热度降至相当水平时,后续港股市场大多迎来反弹,因此当前阶段可对港股保持谨慎乐观;

  配置方面,一方面股息率较高的公用事业、能源、金融、电信等板块,即使未来市场波动率有所上升,也有望在该环境中提供可观的相对收益;另一方面,以半导体、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行业仍将是产业转型的主抓手,有望从政府支持以及国产替代中受益。

  6月10日至14日,美国5月通胀数据低于市场预期,FedWatch显示市场预期全年降息2次以上的概率有所提升,美股情绪得到提振。观察区间内,标普500与纳指收涨并再创历史新高,道指微跌0.5%;风格层面,动量与成长因子表现居前,价值与高股息风格相对落后;策略层面,风格轮动优于多因子与GARP策略;行业层面,信息技术板块涨超6%,相对收益较为显著,能源与金融行业领跌市场;

  美国5月CPI同比3.3%,低于预期3.4%与前值3.4%,核心CPI同比3.4%,同时6个月的环比折年率读数自2023年11月以来首次回落。通胀展望上,ISM新订单的持续回落表明美国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是较为合理的,通胀压力或在需求走弱的背景下进一步缓解。就美联储而言,仅依据一个月向预期靠拢的数据并不支持更多的降息空间,后续美联储或维持“数据依赖”立场,等待更多反馈后再对政策路径进行调整;

  2023年至今美股周期性板块持续跑赢防御性板块,考虑到美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压力持续缓解以及PMI等生产指标边际走弱,周期性板块的超额表现或有所收敛。2023年以来,美国长端实际利率在1.5-2.5%区间震荡,对美股估值收缩的压力较为有限,AI带来的科技浪潮对风险偏好形成有力支撑,基于短期市场的波动率与偏度指标尚处低位的观察,市场乐观情绪或仍在发酵,美股显著调整的概率或偏低。

  在美国经济未来几个季度或出现放缓压力的基准假设下,美股或在中期维度内承压,但短期市场风险偏好尚处高位,美股大幅调整的概率或偏低。行业配置上,一是若后续制造业PMI延续下行趋势,以公用事业为代表的防御板块或有所表现,二是人工智能产业趋势尚处在验证阶段,关注部分科技细分板块的配置机会。

  海外流动性快速收紧;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国际局势复杂化。

  上坤集团董事长朱静在新年致辞中表示,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考验在2022年来得有些猛。行业规模收缩、开发投资20年来首次负增长、房企出险不断......这是一个“前所未有、行业内外、全局洗牌”的年代,但这也是一个“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的新时代。

  中国证券报记者1月3日获悉,财政部部长刘昆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政策取向、安排提出明确要求。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体现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

  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应对潜在风险挑战,既不能过分惶恐、自乱阵脚,也不能麻痹大意、等闲视之。当下,不少农村地区已经经历了一轮病毒感染,一些人以为“阳过”就万事大吉,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主观估计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这种心态势必影响农村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让薄弱环节难以得到有效加固。

  “截至10月,国内造纸及印刷业累计亏损总额达181.7亿元,创1999年有数据以来的新高。并且在疫情影响下,国内造纸行业可能要继续经历数个月的‘阵痛期’。”潘盛杰表示,“好在造纸行业目前资产负债率尚可,龙头企业并没有伤到元气。”

  上市首日涨跌幅来看,26只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超1倍,6只个股涨幅超2倍,其中5只为创业板上市公司,1只为科创板公司。快可电子、慧博云通、纽泰格首日涨幅排名前三,分别上涨267.4%、254.9%、221.6%。

  “中国人在外企容易遇到职业晋升天花板。”他又跳槽到国内一家民营企业做海外市场业务,常驻迪拜。他和上司在一套公寓里生活和办公,每天24小时“抬头不见低头见”。他刚吃完晚饭准备看电影,老板突然从房间出来,让他看一份文件。“我看到了企业对劳动力毫无节制的剥削。”工作4个月后,他辞职了。

刘菁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