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学生用5分钟短片讲述蒙文春联背后的“铸牢”故事

来源: 半月谈
2024-06-02 09:35:02

  一只羊角是蒙古族小男孩巴特尔手中的“笔”,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的雪地,则是他的“纸”。站在这张白茫茫的纸上,巴特尔正学着写下一副“蒙文春联”……

  这一画面来自名为《春风吹又生》的5分钟短片。不久前,这部由华中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拍摄的短片,获得了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板块的最佳作品奖。

  全片以“蒙文春联”为线索,讲述了12岁的巴特尔向蒙古文书法传承人巴音达拉学写“蒙文春联”的故事。

  白节是蒙古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近年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中出现了不少新内容,贴对联就是其中之一。在博州,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喜欢贴蒙文春联。巴音达拉介绍:“很多蒙古族牧民认为,门口贴上蒙文春联会更有‘家’的感觉。”每逢过年,巴音达拉便用蒙文书法设计出不同的春联,送给当地的农牧民。他还利用周末在博州青少年宫为当地的孩子开设免费的蒙文书法课,教他们写蒙文春联。

  这件事引起了从武汉来的支教学生们的兴趣。“我们的服务地是有着35个民族的城市,援疆支教让我们为这里带来了新的知识,但同时,当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也在滋养我们,所以我们想把看到的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短片导演余典说。

  在拍摄短片的过程中,支教的学生们一次次被感动:阿丽腾阿姨临时改变家庭活动,只为给摄制组提供拍摄场地;巴音达拉老师开着随时会陷入泥地的二驱车,也要坚持接送摄制组……

  短片中,扮演巴特尔的小演员银子贺来自多民族组成的融合家庭:爸爸是汉族人,妈妈是蒙古族人,姥姥、姥爷也是蒙汉结合。据悉,在博州,和银子贺一样,蒙汉结合的“多民族融合家庭”还有很多。

  “石榴千房同膜,是友谊、团结、亲密无间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显化,也是我们拍摄《春风吹又生》这部短片感受到并想与大家分享的。”余典说。(完)(《中国新闻》报作者 刘益伶报道)

  随后,夫妻俩整合了自家土地和流转土地13亩,每日起早贪黑勤扒苦做。除了买日用品、交电费,夫妻俩拒绝任何消费,衣鞋都是亲戚们送来的旧物。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湖州1月25日电(记者 施紫楠)25日凌晨,破晓的晨光唤醒沉睡的城市。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内,彻夜未眠的急诊科医生孙悦晨回到急诊抢救室,沿着原本并不宽敞的场地又巡查了一圈。

  总领馆官员说,总领馆对此次严重枪击事件深感震惊和痛惜。经多方了解,遇害人员中包括中国公民。总领馆正与当地警方进一步对接,并已与部分遇害者家属取得联系,将尽力提供领事协助。

余海龙话语铿锵:“跟我跳!”

  自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生效后至今已满一周年,得益于RCEP实施生效后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港口货物聚集效应不断显现,其中,食品、日常消费品、电子产品等高税率领域货物尤为凸显。据统计,RCEP生效实施以来,南宁国际港发送食品、日常消费品、电子产品类跨境货物发送达15679.61吨,同比增长71.9%。

  下一步,南宁局集团公司将继续深挖RCEP带来的新机遇,用好《“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政策红利,充分发挥铁路港口优势,持续加强、深化路企港三方合作,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和价值链深度融合,为国内国际供应链产业链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完)

李文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