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学者:“这是向中国学习建设经验的好机会”丨世界观

来源: 慧聪网
2024-06-04 21:27:00

  中新网6月4日电(陈彩霞)“1974年,马中建立外交关系,马来西亚是东盟国家中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国家。自此,两国友谊不断发展升温。”近日,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政治学者李佩敏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说道。

  2024年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两国贸易额从建交时不足2亿美元攀升至2023年的1902.4亿美元,增长了950多倍。中国连续15年保持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连续多年是马来西亚主要投资来源国。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马中两国的合作已拓展到许多领域,包括贸易投资、文化交流和能源等领域,双方合作成果显著,双边关系已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李佩 敏说道。

  她表示,马来西亚是最早拥抱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是马中之间最大的经贸合作项目。作为连通马来半岛东西海岸的主要交通干线,东海岸铁路的建成将大大缩短运输时间,提高相关地区旅客及货物的运输效率。

  “该项目促进了东西海岸的互联互通,也促进了铁路沿线的贸易、投资及旅游业的发展。通过马中铁路‘人才培训合作计划’,中国还给马来西亚当地人民培训,传授铁路技术、运营及风险管理等知识,这是我们向中国朋友学习铁路建设经验的好机会。”李佩敏说道。

  她还表示,当前地缘政治形势不确定,马来西亚这样的“小国”被少数国家敦促“选边站”。但她认为,马来西亚保持坚定和中立更重要,不同国家之间更紧密的联系将有助于减少冲突。

  “中国一直强调,尊重东盟的中心地位,将马来西亚视为朋友和伙伴。在平等的基础上,双方能进行更多合作,促进商品、服务和人员更自由地流动,加强全球化势头。双方还可以通过东盟等多边平台,来共同应对当前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确定性,”她说道。

  中马两国关系最近的显著发展也得益于签证政策的放宽。自2023年12月起,马来西亚对中国实施30天免签证入境措施,而中国也已允许马来西亚人免签证入境并停留15天。

  “我的朋友和家人去了中国很多美丽的地方,如上海、深圳、西安等地。马中互免签证体现了两国之间的深厚信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李佩敏说道。

  她特别提到,2016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成立,这所大学通过交流项目帮助很多中国学生到马来西亚学习,很多马来西亚学生也有机会参观厦门大学校园。这些举措帮助两国学生了解彼此的文化,包括语言和传统等。

  “我认识一位中国女孩,她通过学生交流项目在马来西亚学习,期间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中国文化,积累了相当多的马来西亚粉丝。这种年轻人之间建立起的联系,将成为两国之间不断加强外交关系的基础。”李佩敏总结道。(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李纯)阳性康复之后需要继续用药巩固疗效吗?需要坐一个“小月子”休养30天吗?专家在16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对此予以回答,“进补不是不行,但切忌操之过急。”

  2019年6月14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宣布支持在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

  袁杰表示,黄河保护法颁布后,各有关方面要按照立法法的规定,按期完成有关配套措施的规定,重要配套规定要与黄河保护法同步施行,让黄河保护法落到实处。

  “环境资源司法保护走出了‘甘肃模式’。”王中明在报告中称,过去五年,甘肃法院服务保障绿色低碳发展,设立兰州环境资源法庭,增设生态旅游法庭13个、巡回审判点8个,建立生态修复基地10个,审结案件2.39万件。

  “2022年9月,随着合杭高铁湖杭段开通和杭州西站启用,浙大实验室研究人员工作生活实现‘同城化’。”湖州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伟说,“今年我们计划再招引6家实验室,届时入驻的博士将达到150名左右,到2024年沪苏湖铁路开通,浙江与上海、江苏等地人员往来将更加方便。”

  中国红十字会理事参加会议,监事列席会议。(新华网)

蔡佩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