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非化石能源2045年前后将成为中国能源总量供应主体

来源: 红网
2024-05-31 10:34:36

  据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海外发布能源中长期展望报告。此次共发布《中 国能源展望2060》《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2024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三份英文研究报告,为国际能源转型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中国视角。

  《中国能源展望2060》报告显示,随着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推进,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持续下降,能源活动相关碳排放量预计将在2030年前达峰,到2060年在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生态碳汇等技术加持下实现碳中和。分品种而言,中国煤炭消费量有望于2025年前后达峰并下行,石油消费量预计2027年前达峰,天然气消费量将在2040年前后达峰,非化石能源将于2045年前后成为中国能源总量供应的主体。

  《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预测,2060年中国氢能消费规模将达到近8600万吨,产业规模将达到4.6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制氢用能的比重将增至93%,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制氢占比将达三分之二,氢源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随着氢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和拓展,消费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

  在红树林的这些年,除了观鸟,金莹也爱上了摄影和写作,她经常给一些科普公众号写鸟类的科普文章,配上她拍摄的视频。这让很多没有来过深圳的朋友们也能够通过她的分享了解湿地,了解美丽的红树林。

  他说,天舟三号、天舟四号、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是同批次生产的,天舟六号到天舟十一号是另外一批。从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开始,会进行系统升级,如对货物舱进行改进,大幅度增强密封舱的货物运输能力等。

  2018年,中科院上海天文台邀请葛健访问。在访问过程中,葛健发现上海聚集了一批颇具实力的空间技术的科研机构,涉及卫星、光学、仪器等诸多领域,葛健给出的建议是“可以把空间技术利用起来,向空间发展”。一年后,葛健向上海天文台提及了一个想法——“宽视场开普勒计划”,这个计划成为了“地球2.0”的起点。

  11月21日16时,河南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当地消防救援队伍紧急投入63辆车、240人到现场开展灭火救援行动,公安、应急、市政、卫健、供电等联勤联动单位到场开展救援工作。

  台湾陆委会也表示,对于“团团”不幸离世感到不舍,它在台北市立动物园十多年,带给许多台湾大小朋友欢乐及美好回忆,也让大家对大熊猫有更多了解,有助于两岸交流。如果台北市政府及园方拟邀请大陆专家来台参加相关纪念活动,可以提出项目申请,陆委会将提供必要协助。

  11月11日,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首届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卢洪洲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二十条措施并不是第十版防控方案,但属于一次小的调整。

郑芝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