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观察丨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15 01:19:30

  水木清华,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人才。无数学者、大师为之默默奉献,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就是其中一位。

  年过七旬的姚期智有很多“光环”——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图灵奖唯一获奖的华裔学者、世界现代密码学基础的奠基人之一。

  出生于上海、幼时随父母去了台湾,他人生的头20年都在中国度过;赴美国留学、成为计算机领域国际顶尖的学者,57岁时他选择回国,至今又是一个20年。

  “你回国任教二十年来,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在清华大学潜心耕耘、默默奉献,教书育人、科研创新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向你表示诚挚问候。”6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姚期智院士的回信中这样写道。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2004年,姚期智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回国时,他简短又坚定地告诉学生:“我要回去了,permanently(永远地)。”

△姚期智为清华大学学生授课。

  回国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在清华大学本科生 中创办了“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又被称为“姚班”。在致同学们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培养优秀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员,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

  后来,创办“清华学堂人工智能班”“清华大学量子信息班”,担任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姚期智院士始终怀抱着对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心,丝毫不曾忘却回归家园、建设祖国的初心,在清华大学全身心投入培养尖端人才、推动学科交叉创新工作。

  近日,姚期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回国任教20年来培养人才、科研创新等情况,表达科技报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听取科学家及科技工作者对“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人才问题成为焦点话题。7位发言者各抒己见,言辞恳切。姚期智院士建议,打造一条完整的人才培养链,培育中国的人才造血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听完大家的发言,感慨道:“我们是感同身受的!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

  吸引和培养顶尖人才,总书记思虑深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步子还要再大一点。步子大一点也是胆子大一点,引入更开放、更灵活的机制。”

  △2024年4月27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4月27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姚期智是首任院长。人工智能学院立足国家需要,在科学研究上,致力于实现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成果应用转化;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构建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人才为主、兼顾“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希望你坚守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在给姚期智院士的回信中,总书记勉励道。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姚期智更加坚定:“我定会牢记嘱托,带领团队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聚焦原始创新的科研生态,瞄准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战略高地,再接再厉。”

△2024年5月11日,观众在中关村展示中心观看科技创新宣传片。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则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因子”。

  “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

  “揭榜挂帅”“赛马制”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更多青年科学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和“立新标”为突破口,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正在建立,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近年来,我国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2024年6月12日,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首飞成功。

  这几天,我国自主研制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首飞成功;自主研发的本源SL1000稀释制冷机在合肥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在稀释制冷领域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先进磁场结构,对提升核聚变装置的控制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科技人才心无旁骛投身创新一线,为我们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

  《时政微观察》近期内容>>

  时政微观察丨“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时政微观察丨新“长城”,新奇迹!

  时政微观察丨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

  执笔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审校丨程昱

  2023年伊始,韩国总统尹锡悦曾就核问题发表与美国立场背道而驰的言论。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分析称,韩国在朝核问题上与美国的立场一向有微妙差异,韩国与朝鲜是邻国,态度不可能像美国一样强硬。奥斯汀此行正是为让韩国放心。

  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

  共青团新绛县委书记尹婷介绍,除了凝聚青年,卫杰在服务青年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经常为青年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2022年11月,卫杰当选为运城市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随着数字社区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的商业行为将在数字社区中进行,不断壮大数字社区的产业链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创新发展部副主任张倩认为,电商利用“视频+直播”的强互动、快反馈特征,与消费者建立并积累信任关系。基于这种信任关系,数字社区将有机会成为一个更大、更丰富、消费形态更多的市场。

  “最令人激动的经济增长故事来自中国”,不久前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马科斯·特罗约如此感慨。当世界银行判断全球经济增长正急剧放缓到“危险地接近陷入衰退的程度”,当世界经济论坛近2/3受访首席经济学家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出现衰退……外部一片悲观的声音中,中国经济被寄予厚望。联合国发布的《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复苏将支持整个区域的增长”。多家国际投资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未来一年将更加光明”。

  世界经济低迷不振的背景下,第五届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累计意向成交额再创新高。《世界开放报告2022》这样评价:“连续五年如期举办进博会,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释放了中国全面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的积极信号,展现了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中国担当。”

江维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