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变“废”为“肥” 山西五台循环农业助农“敲开”致富门

来源: 砍柴网
2024-06-07 21:27:21

  中新网忻州4月8日电 题:变“废”为“肥” 山西五台循环农业助农“敲开”致富门

  作者 杨静

  种田产粮、粮食酿酒、酒糟喂牛、牛粪再种粮菜……近年来,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阳 白乡阳白村以农业为基础,通过粮食就地转化,在生产与加工、种植与养殖等领域里打造出一条循环农业产业链,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

  阡陌纵横,田垄交错,春暖花开时节,沿着水泥路来到阳白村东山黄土塬,站在该村蔬菜基地12米高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千亩日光蔬菜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目前这里已形成五台县规模最大的集中连片蔬菜生产基地。

  “大棚内主要种西葫芦、西红柿、豆角等蔬菜,现在每天来清理枝丫。”村民郭彦均正在他承包的大棚里忙碌。

  阳白村位于五台县城西北部25公里处,为阳白乡政府所在地,该村土质肥沃,交通运输便捷。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广种大棚蔬菜,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阳白村党支部书记孟源介绍,过去村里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不高。“村民辛苦劳作一整年,勉强够养家糊口。”

  2012年,为促进经济发展,该村开始探索产业发展道路。阳白村党支部积极勘察地形、与村民协商征地事宜,并组织村民前往山东寿光学习、引进温室蔬菜大棚。“当年建起大棚20个,收益不错。”孟源说。

  50岁的郭彦均以前一直在外打工,7年前回到家乡承包了10个大棚,“种一些蔬菜,还有技术员指导种植、除虫,比打工强多了,一个棚一年能赚两万多。承包大棚后吃蔬菜不发愁,家里修房买车,条件好多了。”

  此外,阳白村不断寻求新的产业支撑点,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该村有耕地5288亩,年产粮食310万公斤。为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村党支部、村委会以粮食就地转化为目的,建起了“五台山酿酒厂”,年产原浆酒150万公斤,可就地转化粮食220万公斤。酒厂注册生产的“五爷贡”“锦世缘”等系列产品,已远销北京、天津等10余个省市。

  阳白村还将酿酒产生的上百万公斤酒糟转化为二次资源再利用,建起标准化牛舍10栋共4000平方米,青贮氨化池2000立方米,防疫免疫室500平方米。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养牛486头,年出栏200余头,创产值160万元,并将年排泄的194万公斤牛粪用于蔬菜温室大棚,实现循环发展。

  牛粪种菜是阳白村的一大特色。村民孟晋平培育两个大棚,黄瓜、西红柿、茴子白轮着种,一年2茬至3茬,全凭牛粪上底肥。“牛粪发酵过后比较肥,蔬菜都是绿色食品,卖得快。”

  “目前,村里发展蔬菜温室大棚420个,30余户村民承包大棚。相比传统种植,蔬菜大棚病虫害少、产量高,大棚的增多,还为本村及周边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孟源说,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大棚二期工程,扩大蔬菜大棚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完)

  此外,将养鸡场半径3公里以内的区域设定为“移动限制区域”,禁止鸡和鸡蛋在此区域内的移动;将半径10公里以内的区域设定为“搬出限制区域”, 禁止向区域外供货。

  王跃文在写这部小说的过程中常常流泪,甚至每天哭好几次。他的妻子、诗人张战在分享会上透露,夫妻俩居家工作时,自己在卧室,王跃文在书房,丈夫经常写到一半“闯”进卧室,告诉妻子“我把谁谁谁送上山了”(小说里的人物去世),一边讲一边泪流满面。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3日电 据俄新社报道,俄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当地时间3日表示,俄宇航员将接受训练,准备从国际空间站美国段进入外太空,相应合同已于2022年签署。

  过去、现在、未来,把时间的镜头拉长,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场精彩绝伦的冰雪盛会,更能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话中的深意。

  下一轮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在1月17日24时开启。

  在参照《指引》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陈立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