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原拆原建的“上海模式”

来源: 杭州网
2024-05-31 22:59:09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张馨予

  发于2024.6.3总第1142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在上海采访的那几天,每次与那些 在老旧小区住了几十年的居民聊天,我总会在他们脸上看到一种混合着骄傲与愤懑的神情。当年能住进这样的住宅楼绝对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老房不再带给他们优越感,只带来各种生活上的不便。

  在一些城市,居民在原拆原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居民自主发起,居民主导,居民参与住宅楼设计,居民出资一部分。而上海的独特之处在于,老旧小区的拆除重建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政府对于全市老旧小区拆建有一个长远规划,并且,一个小区动辄上亿元的拆除重建费用完全由政府出资。

  为什么上海会对原拆原建采取如此大包大揽的做法?在了解上海住房建设的历史之后,我的疑问才得到解答。

  1949年之后,上海建设了一大批工人新村。到1978年,上海新增住房面积1756万平方米,其中工人新村就占1139万平方米。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工人新村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工人新村几乎都是一套房子分配给几户人家,两三户甚至七八户居民共用一间厨房和卫生间。几十年来,“厨卫合用”不仅是居民矛盾的导火索,也带来了种种安全隐患。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暴发期间,新增病例主要就集中在容易导致病毒传播的厨卫合用的工人新村。因此,上海更有动力自上而下地“消灭”厨卫合用的老旧小区。此外,除了上海,全国恐怕也没有几个城市拥有这样的财力。

  必须承认,不需要居民出一分钱的原拆原建非常奢侈。正因如此,当许多城市的老旧小区原拆原建到最后落得一地鸡毛,上海老旧小区的居民或许能感受到更多温情。

  然而即便是这样,原拆原建项目在上海也并不是总能够顺利地推进。当原拆原建成为一项福利,人们难免有不同的需求和各种欲望。为了实现最大公约数,一些小区从征询意见到最终启动花费了数年时间,工作人员要与成百上千的居民反复沟通。

  一位拆除重建项目负责人告诉我,在居民签约率终于实现100%的那天夜晚,他坐在车里打开音响,感到音乐从来没有这么动听过。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20期

  “望着蓝天,我就盼啊盼,啥时能走出院子,看看外面的世界。”尹维说。他和父亲曾去一处风景区散心,可门前的一排石墩却将他“拒之门外”:间距过窄,轮椅根本无法通行。父子俩耷拉着脑袋回了家。

  另一方面,在要到重型坦克后,乌克兰打算向西方发出更多先进武器的援助请求,包括战斗机和远程导弹。

  消费回暖,人气提升离不开片区“软硬件”的持续升级。近年来,两江产业集团旗下高科公司通过对寸滩国际新城时尚消费区进行持续微改造、微更新、微修复,将奥特莱斯、宜家、美联、美心、金山意库等商家串点成线,注入“时尚基因”,提升“国际范”,打造了“公园式”步行街,进一步提升了重庆寸滩国际新城的形象展示功能和艺术氛围,推动时尚消费区加快集聚特色消费资源,提升知名度。

  在吉林市永吉县北大湖镇南沟村乐雪之家民宿,王红霞正在厨房炖鸡、炖鱼,给上海、西安等地的“雪友”们准备饭菜。来自南京的尹颖已经是第二年在北大湖过年,“东北的年味比我们那更浓,还能利用假期出来玩玩,放松心情。”尹颖说。

<a><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9/3524947098.jpg" alt="" /></a>

  与此同时,去年受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疫情影响,人口外流的省份也有不少人回流,但今年,这部分人是否还会回到沿海,仍是个未知数。近年来随着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中西部不少地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沿海的收入差距缩小,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返乡创业、就业。

陈玉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