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最新考古学论文:古基因组研究揭示玛雅人祭祀仪式细节

来源: 房天下
2024-06-14 01:37:00

  中新网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考古学论文称,一项研究通过对古代个体的DNA分析,发现了玛雅古城奇琴伊察埋葬祭祀仪式的更多细节。研究结果还展示了玛雅地区延续至今的基因传承。

  该论文介绍,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的古城奇琴伊察在古典时期末期(公元800年-1000年)成为玛雅人的主要聚居地。整个遗址中存在大量祭祀仪式的证据,其中,“神圣天坑”是一个有超过200具遗骸的巨坑,但关于其祭祀活动的细节仍不清楚。

  考古人员1967年在“神圣天坑”附近发现了一个地下蓄水池或储水室的结构,其中有100多具年轻人的遗骸。在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Rodrigo Barquera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从其中64个个体身上提取了DNA并进行分析。该研究样本的放射性碳测年结果表明,这个蓄水池在公元七世纪早期至十二世纪中期一直在使用。遗传分析表明,这64个个体全部为男性,其中有25%的人是近亲, 包括两对

  此次研究的遗传分析除了揭示出蓄水池中个体的身份,还通过与现今该地区居民的对比揭示出了基因的延续性。论文作者的研究发现表明,被献祭者来自附近的玛雅社群,而非更遥远的地方。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与免疫力相关的基因序列变异,表明该地区在殖民时期可能因传染病(如肠道沙门氏菌感染)的流行发生了适应性变化。

  论文作者总结说,他们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神圣天坑”附近蓄水池遗址所处背景下,当地古玛雅人有其更倾向的献祭方式,这也为该地区人们的遗传史提供了新见解。(完)

  问:作为生态保护修复主责部门,如何推动绿色发展?

  中国网1月5日讯(记者 李智)新年伊始,中国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1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菲律宾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举行会谈,这也是两国元首自去年11月泰国曼谷会见之后的再相聚。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指出,这是马科斯去年6月就任菲律宾总统以来的首次访华,也是中国在2023年接待的首位外国领导人。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6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当地时间5日报道,英国气象局证实,2022年英国年平均气温首次突破10摄氏度,成为英国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拉弗·腾格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南希·腾格(Nancy Tengler)称,通胀飙涨的势头显然已经冷却,但并不会很快回到2%的水平;尽管原材料价格开始回落,但企业可以保持较高的成品价格,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中信建投:首套房贷利率机制进一步完善, 需求端政策持续打开

  其二,“华而不实”。按《华盛顿邮报》分析,麦卡锡多年来在国会苦心经营人际关系,但不具备政治领袖的威严,除了玩弄权术,没太多实质政策理念。

刘佑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