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田秀才” 青海湟中“90后”新农人逐梦乡村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6-15 20:31:01

  中新网西宁4月24日电 题:大学生成“田秀才” 青海湟中“90后”新农人逐梦乡村

  作者 李隽 俞惠珍

  “过两天要下雨,我们抓紧时间把剩下的油菜种完。”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河湾村,“90后”小伙杨德龙招呼着同村的赵林从湟中盛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农机仓库里开出播种机准备下地。

  父亲杨占云整理着仓库的物料告诉记者:“好不容易供出来个大学生,现在又回来种地。不过现在政策好,他自己也好学,这几年种地,他比我种得好。”

  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到放心地将种田“接力棒”传给儿子,杨占云看到了杨德龙一路走来的努力和坚持。

  2015年,杨德龙 大学毕业后,决定返乡创业,看到年长的父辈辛苦种地,便有了留在他们身边“种大田”的想法。

  “这几年国家的三农政策特别好,我还年轻,不会的可以学,我在乡村长大,现在乡村要振兴,我也想出份力。”杨德龙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是大学生,但在农业方面他是个“门外汉”,面对着选种、施肥、虫害防控等农业技术时,他很茫然。

  整理过思绪后,杨德龙天天往地里跑,向父辈请教、向种田能手咨询,但凡有关于农技培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边干边学,慢慢地,杨德龙掌握了农作物生长的规律和种植要点。在家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下,2016年2月,杨德龙成立了湟中盛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获得了34.7万元的湟中青春创业扶贫贷款。

  “种地是门技术活,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技术,所以我就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去学习种养殖技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学到了很多好的种植技术和种植经验。”随着不断学习,杨德龙对农业种植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他的悉心经营下,合作社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十亩增至现在的三百亩,都种上了小麦和油菜。

  “合作社流转了40多户的土地,他们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就是老人,土地流转付给他们租金,像赵林一样家里有孩子不能外出打工的,有时候也到合作社帮忙,我们每天支付工资。”杨德龙说,目前合作社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从耕田、播种、收割都不需要大量劳动力,农忙的时候需要30多名务工人员,按照不同劳动分工,务工人员每月能有3500元至4500元的收入。

  和杨德龙一样,经常参加湟中区新型农民培训的刘建荣也是返乡创业大学生,毕业后打工多年的他,在2020年回到湟中成立了荣盛家庭农场,通过几年努力,农场已初具规模。

  “家庭农场从刚开始的200亩,到今年的1000亩左右,主要种植马铃薯、小麦和燕麦。从刚开始的经验不足到现在的得心应手,离不开不断学习实践。”见到刘建荣的时候,他正值熟练地种植马铃薯。

  虽然是农村孩子,但是真正开始种地,刘建荣觉得很不容易,政策不了解、技术不熟练、市场不掌握,通过每年参加区上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还有课外实践活动,他才成为了村民口中的“田秀才”。

  刘建荣说:“两年多的时间,我才把农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付诸实践,收入也从2020年的4万多元到了去年的16万元。我相信只要继续提升自己,今后会越来越好。”

  “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根本在于农民自身能力的提升,我们要培育广大农民‘想振兴愿振兴’的意愿和志向。通过培训发展壮大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湟中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胜明说,2023年,湟中区培训高素质农民1240人,学员们通过考核获得结业证书,持证率达100%。(完)

  傅政华(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由于我的违法犯罪,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严重危害了公安司法事业,严重破坏了政法系统的政治生态,我的教训极为沉痛。

  与“二楼客户”合作生产时装,意味着每周都会有品牌方的设计师来到位于宁波的公司总部联合办公。为了能在适合的时候推出适当的货,品牌设计师需要实时接收来自供应链的反馈,以快速判断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否落实、如何更改。

  如今,在傻子瓜子公司总部的二楼,有一个傻子瓜子博物馆,这是年广九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的,里面的陈列展示了企业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墙上刻着的一句话发人深思:“傻子瓜子走的每一步,都是市场发展的亮点。现如今的‘傻子瓜子’已注入时代发展的新元素、新力量、新内涵。”

  对于顾丽,商务局的援手来得正当其时。考虑到欧洲已经解除防疫封锁,客户非常热情,长江纸业早早敲定了2023年2月的拜访计划。为此,顾丽已经备好了德国客户发出的邀请函,开始办理入境签证。

  但这一次,能源危机之下,欧洲本地供应链稳定性受损,“客户被原来的本地供应商逼得实在没有办法”,顾丽这才拿到了过去不敢奢望的订单。

  <strong>五是完善电力交易机制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strong>加快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建立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交易机制和合约调整机制。持续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常态化开展绿电、绿证交易,充分发挥电力市场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分阶段推动跨省跨区输电价格由单一制电量电价逐步向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的两部制电价过渡,降低跨省跨区交易的价格壁垒。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适度拉大峰谷价差,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兴主体发挥调节性作用。

李佩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