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股难成理财香饽饽

来源: 华商网
2024-05-30 10:57:08

  作者:刘筱攸

  近几年,经历了多轮股债杀跌,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理财不保本”的理念也日渐深入人心。受此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一度难以上升,叠加低利率环境,“存款定期化”便成为了投资者防御性心理的产物。

  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改变,无疑也降低了渠道对于理财产品净值回撤的容忍度,促使越来越多的理财公司将产品向“低波稳健”特征迁徙。不过,成功转向“低波稳健”并非易事,这意味着理财公司需有足够稳定和足够体量的资产配置,或者在监管红线以内具备行之有效的估值技术手段。

  在此背景下,允许自建估值模型的存量优先股,难免成为不少理财公司竞相配置的对象。

  如何平滑一只理财产品的净值,让它的估值曲线平稳一点,不要那么陡峭?理论上,有两种可行方式:一是从最基本的持仓入手,增加低波动资产的占比,比如增配ABS和存款等;二是从估值方式入手,采用相关媒体此前报道过的“收盘价估值”“平滑信托估值”等方法。

  实际上,在不断的业务实操中,一些理财公司已渐渐摸索出了另外的一种方式——配置允许自建估值模型的优先股,把 资产的低波特性和估值特性适当结合。继平滑信托、借道保险资管配置协议存款后,这也成为了理财公司稳定理财产品净值的新方式。

  资管产品配置优先股,估值方式其实是多样的,包括成本法估值、中证估值、自建估值模型、收盘价估值等。其中,与债券类似,中证估值就是对优先股采用现金流贴现模型进行估值,但这种方式造成的净值波动率会比较大。因此,为了实现“低波稳健”,管理人多采用自建估值模型的方式,而不是依照中证估值或者中债估值。

  自建估值模型的具体原理稍显复杂,“法询资管研究”曾做过较为详细的解释:即以现金流贴现(DCF)模型为基础,根据优先股募集说明书等合同文件,合理确定未来现金流以及贴现率,并综合信用因素提升产品收益的稳定性。比如,将优先股的5年久期特性调降为1年久期特性等,进一步调降波动率,控制回撤。

  当前,自建估值模型是理财公司对优先股资产进行估值的主流方法。不过,某专业理财投资经理也表达了自己的疑虑:“本质上,优先股属于权益标的,自建估值模型的依据是否充分合理?从结果上看,自建估值模型其实是让净值变相平稳。”在他看来,这种方式是有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的,如果前端客户资金被持续赎回,投资经理被迫卖出手中资产,就会发现资产根本不可能按照现有估值卖出。

  当然,理财产品配置的优先股多为银行优先股,因为这类优先股的主体信用更好。

  根据“法询资管研究”的统计数据,2020年1月,银行优先股的规模达到峰值8371亿元,此后银行再未发行优先股。随着中行两只优先股和华夏一只优先股被赎回,银行优先股的存量规模已降低至7571亿元,渐成稀缺资产。

  正是因为存量盘子小,所以即便有银行理财的投资经理追捧这类资产,以优先股稳定估值的方式也始终难成主流。记者调研获悉,在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中,只有两家对银行优先股的持有规模在百亿元左右,其余四家“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股份行理财公司的持有规模更小,仅几十亿元。

  某合资理财公司的一名专业投资经理表示:“对于优先股,我认为有一些‘固收+’产品会进行配置,因为这类资产虽然是权益,但它的表征是固收。只是它体量小,我们根本买不到,所以我们不看优先股,因为看了也白看。”

  某大行理财公司的一名资深投资经理甚至直言:“银行优先股没啥吸引力,流动性太差。”他认为,配置优先股只是资金在资产荒下的一种无奈选择,优先股的流动性溢价无法弥补票息,而波动率不亚于永续债等资产。只有遇到资产荒的时候,优先股才会被关注。

责任编辑:刘天行

  可是资源总有耗尽的那一天,该怎么办呢?寒潮持续影响着松辽平原,记者来到大庆油田的第三天,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1℃,还伴随着5级风。大庆是一个百湖之城,有很多的泡泽,记者看到,在封冻的水泡子上,已经建设了一批水面光伏。

  (一)社会效益优先。导向意识鲜明,带头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人民提供高质量产品服务。模范遵守印刷管理各项制度,建立承印产品内容核查纠错机制,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较高水平履行社会责任。

  如今,在前后历经七轮疫情冲击后,2022年6月起,日本以“小碎步”的节奏宣布开放国门:起初要求必须跟团;10月11日起,跟团限制被废除,持有效疫苗接种(三针)证明者前往日本之前也不再需要做核酸检测,日本旅游业全面放开。

这件血迹斑斑的警服

  回首过去,宁波历来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着力推动核心产业培育、产业数字赋能、平台引进培育、数字治理提升、生态创新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五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18%。

  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也多次明确要发挥金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有效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近日在第七届新金融论坛上介绍,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体系基本上是由国家基本养老保障、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三部分组成。其中,由政府主导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障占主导地位,属于第一支柱,现已覆盖全国10.4亿人。作为第二支柱的由企业主导的企业年金,其范围和规模目前都还很小,覆盖率也很低,而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保险,尚在起步阶段。

郑家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