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事儿】外国学者:珍视中华文明瑰宝 共话文化传承发展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16 03:44:23

  中国日报网6月14日电 6月9日,中国日报社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在辽宁锦州成功主办“探寻文明瑰宝 弘扬中华文化”主题新时代大讲堂。多位与会外国专家学者表示,技术变革和全球化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之际,更要弘扬传统文化,只有珍视过去的文明瑰宝,才能让我们的文化不断传承。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日报资深记者聂子瑞(Erik Nilsson)表示,文化不仅仅是文物或习俗,它也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集合,是集体智慧。

  虽然丝绸和瓷器等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间进行贸易的有形文化产品很少留存到今天,但许多沿着这些贸易路线传播的无形文化产品却在精神上留存了下来——无论是食谱、乐器或烹饪原料、艺术风格还是数学概念。

  聂子瑞表示,传统不是僵化的,传统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技术变革和全球化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之际,文化传统像物种一样不断进化,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否则就会面临灭绝。传统不像石头或琥珀一样被困在时间里,而是在空间中移动,迁移和适应,在保留其本质的同时重新配置其特征,也就是说,在保持不变的同时改变。

  例如,在今天的中国,春节发红包的习俗依然盛行,只是形式已经变革为使用数字货币的数字红包。

  除夕团圆饭仍然是中国人每年最大的家庭盛宴,每个人都会在春节回到家乡。年夜饭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其他省份的菜肴,甚至还有从网上购买的其他国家的饮品。

  聂子瑞 阐述了技术发展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技术可以补充传统,但永远不能完全取代传统。”

  虽然通过社交媒体、虚拟现实、数字档案特别是人工智能等多种方式,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遗产保护,但“面对面的交流、手拉手、眼神交流,总是有着无法被任何一串数字完全取代的价值。这种亲密接触的价值都无法被任何数量的‘1’和‘0’完全取代。”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丰琳(Marcella Festa)分享了自己对丝绸之路的研究,她认为丝绸之路是文化融合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这是体现亚欧文化连通性的典范,且持续影响着当今世界格局。丰啉认为,考古学在加深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跨越文化鸿沟以及教育未来一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考古学还有能力揭示有关历史和文化的刻板印象或误解,扮演着“挑战和重塑叙事”的角色。例如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工作就揭示了中原以外的丰富文明,证明了亚洲不同地区之间的密切关系。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未来会有更多考古方面的突破性发现。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史蒂夫·布朗(Steve Brown)表示,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中澳两国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融也由来已久。早在1897年,被命名为“龙”的舞龙从中国远渡重洋来到澳大利亚小镇巴拉瑞特,这条已经127岁的“龙”,见证了旅澳中国人的数量从当时的3万余人,增长到现在超过60万人。每个民族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以及每天发生在每个家庭里的故事、每个家庭的文化传承,对现代社会都意义重大。“不管在中国,还是澳大利亚或者其他地方,只有珍视过去的文明瑰宝,才能让我们的文化不断传承。”

  据哈通社5日报道,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了25.3%,非食品价格上涨了19.4%,付费服务价格上涨14.1%。(完)

  近日,广西百色市德保县枫叶橙红相间,群山连绵之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夕阳的映衬下,鲜红通透,似乎在闪闪发光。据了解,德保县县境内有枫叶林10万多亩,涵盖三角枫、五角枫、七角枫等13个品种,德保红枫享有“德保红叶赛九寨”的美誉,堪称“南国红枫天堂”,当地红枫最佳观赏期为每年11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目前,该县开发有入选“中国最具网络人气最佳秋色观赏地”的国家AAAA级红叶森林公园。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到红叶森林公园拍照打卡赏红枫。

  据悉,香港的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与深圳的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相连,同为深圳湾(后海湾)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亦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国际重要的水鸟度冬地和补给站。

  抗原检测试剂生产厂商基蛋生物证券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抗原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已经有所缓解,“从公司内部来看,订单量也有一些变化,我们也在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产能,同时不影响常规业务的发展。”

  东航安徽分公司科学分析旅客出行热点,制定春运运力投放方案,进一步优化航线结构,将运力投放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春运期间,中国东航计划在安徽执行1998班次,日均计划航班量50班,合肥日均计划航班量43班。东航将在春运期间新增合肥至浦东、桂林航班,其中合肥—浦东由国产ARJ飞机执飞,后期计划新增合肥-广州、合肥-深圳等航班,合肥至香港地区航班的恢复也在积极筹划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牛世山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殷墟遗址范围的洹河以南和东面的大司空地区发现商代晚期干道,从殷墟西部、今安钢厂区向东贯穿有商代晚期的干渠及其支渠,长度超过2.7千米,两者构成殷墟大邑商都城空间的骨干框架。但这样一些重要的现象,在洹河北岸以商王陵区为中心的区域都没有发现。

蔡浩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