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污为肥、绿色种养 湖南石门开辟生态种粮“新赛道”

来源: 金融界
2024-06-18 18:05:30

  中新网常德6月17日电 (邓德平 陈刚 李桃石)眼下,正是冲刺“三夏”生产的关键时节,在常德市石门县夹山镇官渡社区绿色种养循环马铃薯种植试验田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专家、石门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和村民们挥汗如雨,抢抓利好天气翻挖收获马铃薯。

  位于县城周边的夹山镇官渡社区马铃薯种植基地已连续三年施用粪肥。从本次收获测产情况看,有机肥替代15%化肥的马铃薯产量比常规施用化肥种植的每亩增产500公斤;常规种植每亩肥料成本300多元,绿色种养每亩肥料成本仅需210元。

  石门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合作团队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罗沛教授介绍,其团队充分利用附近养殖场粪污资源,变污为肥、变废为宝,推行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在生态种粮赛道“闯关”成功。这为石门县马铃薯种植科学施用有机肥提供了具体参数,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推广粪肥还田模式,促进有机肥科学合理施用。

  近年来,石门县重视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积极推动“三农”和高校、院所深度合作 ,成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专家(博士)工作室,配科研“搭子”、组攻坚团队,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石门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该县已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指导30多场次,服务农户2000人次,完成粪肥还田6.1万亩,在促进有机肥增施和化肥减量增效的同时,有效减少畜禽粪污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目前,该县携手中国科学院打造种养循环示范基地10余个,建设畜禽粪便堆沤腐熟还田示范3.72万亩,建设畜禽粪污沼液发酵,沼渣、沼液还田示范2.38万亩。(完)

  一位装卸工人表示,自己和同事都在谈论改革,“这让我很沮丧”。他今年46岁,凌晨三点半就需要起床工作。“每天完成工作后,我几乎走不动路。我的背痛,关节痛,脚踝痛。像这样一直工作到60岁以上对我来说似乎完全不可能。我将无法继续前进。我得找一份更合适的工作。这项改革十分荒谬!”

  融合创新节目在兔年春晚中频频闪现。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如诗如画,一展满庭芳华。创意节目《当“神兽”遇见神兽》利用VR三维绘制等总台新技术,让上古神兽“走出”文献古籍,和现代生活中的孩子们奇妙相遇。微电影《我和我的春晚》,讲述了普通观众和春晚感人的故事。

  “现在交通条件好了,我们可以买完菜,包车给他们送上去,省时又省事。”次仁曲珍略带得意地说。因为,给山上送菜,不知不觉成为她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每逢重大节日,哨所的官兵们也会带上慰问品去看望三位阿妈。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杭州1月20日电(张煜欢)又是一年春运时。预计今年春运40天长三角铁路将发送旅客60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50万人次,客流量或迎近三年来的新高。

  “小小的剪纸里,有大文化,包含了很多寓意。”陈耀说,剪纸艺术是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每张图案都蕴涵了丰富的民间智慧和文化历史信息,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0/39/6612241312274718539.jpg" alt="" />

蔡贞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