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1条在建地铁提前进入防汛临战状态

来源: 中青网
2024-05-31 13:28:27

  加强重点部位安全防范 加大应急抢险力量部署

  11条在建地铁提前进入防汛临战状态

  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既有线改造工程。昨天,记者在该工程09标小辛庄工地现场看到,橙色的龙门吊矗立场地中央,旁边的简易房里,一排排防汛沙袋等防汛装备整齐码放在架子上。

  中铁十九局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土建09标项目经理赵辉介绍,小辛庄停车场出入线区间,作为连接小辛庄停车场、回龙观东站、回龙观东站至天通苑站区间的中间纽带,是停车场与正线之间的连接线。“项目采用明挖法和盾构法施工,周边地质和环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汛期施工期间还需要下穿霍营公园里的湖泊。”赵辉说,针对防汛风险,项目在做好防渗漏措施的同时,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防汛加强措施,进行了应急预案演练,充实了应急物资和技术储备。

  京投轨道公司安全质量监察部高级项目经理王连友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在建地铁线路11条(段),其中,汛期在施土建标段102个、机电设备标段41个,各标段做好了汛期应对各项准备工作。

  为防范化解全市在建地铁工程防汛风险隐患,市重大项目办会同市住建委组织京投公司和全网工程参建单位 已提前召开了防汛工作筹备会,部署地铁工程防汛工作重点任务和措施要求。

  “我们将重点加强全网工程102处明挖基坑、97处施工竖井、15处涉河(湖)施工部位、28处与既有线连通部位、7处下穿或侧穿既有线部位、45条施工临近或穿越重要管线等防汛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大应急抢险力量部署,随时做好应对准备工作,确保有备无患。”市重大项目办安全质量处四级调研员宋波说。

  市重大项目办还联合市安委办、市防汛办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在建地铁工程防汛工作专项检查,共同保障工程建设安全平安。

  在做好北京地铁工程在建线路防汛工作的同时,已建成地铁线路防汛工作也早早行动起来,依靠科技手段、加强排查检查、储备防汛物资,迎战汛期的到来。

  目前,北京地铁公司所辖共17条线路、335座车站、1092个出入口。为了加强预警和雨情监测,地铁公司推进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深度融合,与市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开发“地铁气象数字化智能平台”,实现对降雨和大风的实时区域预警,可以精准监测降雨落区、分时降雨量、大风风力风向。

  北京地铁公司目前已完成路网所辖线路防汛排查检查工作。组织各运营单位对1.1万块挡水板密封性进行检查及试安装,确保挡水效果良好。完成4000余台固定泵、800余台移动排水泵等设备的检修维护及调试工作。完成13万余米排水沟渠、5万余米雨落管的清掏、清理,确保排水路由畅通。

  同时,在335座车站设置防汛物资柜,常规车站每个出入口配备防汛沙袋100袋、雨衣500个,重点车站配合防汛沙袋200袋,大客流出入口配备雨衣1000个,能够在突发降雨时,为没有携带雨具的乘客提供雨衣。全路网还均匀分布22个防汛物资仓库,能够及时快速地调配物资到现场。

  针对雨天列车运行,北京地铁公司制定了雨天行车组织办法,控制列车运行速度和间隔,确保雨天行车安全。

  相关新闻

  高考生坐地铁优先安检进站

  今年高考期间,北京地铁公司提前梳理各车站临近考点信息,结合车站实际,制定针对性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通过张贴出站引导标志或派发考点地图、增派客流引导人员等方式,为考生提供更加清晰的出行指引。

  同时,在考点临近车站设置“三优先”通道,为持准考证的考生、家长提供“优先购票、优先安检、优先进站”服务,并在车站自动售票机、安检点及闸机处安排工作人员,加强巡视,优先处理考生搭乘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特殊状况,协助考生快捷出行。

  格里菲思说,此类规模的自然灾害发生后,第二阶段的工作重心通常在医疗方面。“我们非常担心土耳其和叙利亚的卫生医疗问题。”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212/1739164506.png" alt="" />

  当前夏季粮油生产基础总体较好,但也面临苗情复杂田管任务重、粮食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等问题。农业农村部近日召开的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指出,要紧盯不放抓好春管春耕各项工作,抓实抓细小麦油菜田管,全力稳住大豆面积,集成组装大面积提升单产,奋力夺取夏季粮油丰收。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天津2月12日电(孙玲玲 赵晖)2月11日,以“科教融合、创新策源,为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技园贡献力量”为主题天津大学第六届校友创新创业新年论坛在天津召开。企业家、科学家、创业家、投资家相聚一堂,就“如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进行头脑风暴,共“话”天开高教科技园的建设蓝图。

  瘦肉/鱼虾:每天100克左右。

  饮食宜清淡,避免过咸、过甜、过油。关于盐、糖和油,指南都有推荐摄入量: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烹调油25-30克,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长期饮食过咸、过甜和过油,容易导致机体出现慢性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超重、肥胖、Ⅱ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虽然这些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但通过健康的饮食,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或缓解这些“吃出来的祸”。

吴佩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