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施农业保增产促增收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5-31 15:11:23

  现代设施农业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有助于粮食增产,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其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同时,也促使当地农业生产方式向精细集约型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举措,日光温室、植物工厂、集约化畜禽养殖、陆基和深远海养殖等设施农业加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全国现代设施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00万亩,70%左右的肉蛋奶产品以及超过50%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正在加速产业化,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各地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资金支持力度较弱、技术保障不到位、产销有所脱节等问题,已经成为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紧紧围绕这些瓶颈,坚持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加强协调联动,加大要素供给,形成工作合力,以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业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让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让增产走上快车道。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起部门协同、省部联动,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各方参与、共同建设的新时代设施农业 发展机制。各地可成立科学有效管用的工作机制,统筹解决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引导科研单位、企业、农户等参与主体协调发展,为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优化资金保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设施建设和优化升级。此外,还应通过积极开展招商工作、鼓励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现代设施农业中。

  保证技术支撑。围绕生产各环节推进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全流程提供保障。立足相关的产业前沿问题,组织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攻关,争取尽快在机械化、智能化技术装备以及设施作物生产栽培、贮藏加工等方面有所突破,通过技术进展推动现代设施农业走高效集约的绿色发展之路。

  “补给湖泊的水量和进入湖区的污染物大多是通过入湖河道进入湖泊,入湖河道的水量多少、水质好坏是决定湖泊水质好坏的主要因素。因此,湖泊保护治理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治理、管控好入湖河道。”云南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坚决扭转湖泊保护治理的严峻形势,保护好“高原明珠”,云南省水利厅制定出台《规划》,为今后一个时期九大高原湖泊入湖河道治理提供依据。

  从具体策略来看,中国改革特别是经济改革做对了三件事: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方向,稳步有序推进;第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劳动密集型的代工贴牌、产业链供应链低端起步、汗水驱动的传统产业开始,执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工业化战略;第三,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

  湿地提质工程稳步实施。重新核定湿地面积为2056万亩,新创建醴陵官庄湖、新宁夫夷江、通道玉带河、麻阳锦江等4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居全国第一。开展了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2022年行动,洞庭湖生态疏浚有序推进,实施了洞庭湖候鸟栖息地修复试点,完成全省78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质量管理评估。

——2022年9月,习近平文章《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本地旅游业,新加坡政府在疫情期间多次注资纾困,并鼓励民众在本地出游“重新探索新加坡”。“宅旅行”(staycation)也一度成为新加坡社会的流行热词。

  日前,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虎山(正厅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林芝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林芝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孙琳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