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采恩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蔡采恩

蔡采恩

植根流通业 沟通上下游

ta的内容5.1万
大图模式
评论
点赞
分享
放大字

免费黄片软件91|大学からは少し遠くなりましたがc専門課程に入ってしまえば朝の講義もずっと少なくなるしcたいした問題はないと思います。電車の中でゆっくり本を読めるからかえって良いかもしれません。あとは吉祥寺の近辺で週三c四日のそれほどきつくないアルバイトの口を探すだけです。そうすればまた毎日ねじを巻く生活に戻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2024-09-22 15:28:44
625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认知症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大的健康危机之一。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完全能够治愈该疾病的药物,但及早诊断和提前干预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而认知训练已被证实是缓解病程进展的有效手段。

  近日,微软研究院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俗称“600号”)携手展开联合研究,基于微软 Azure OpenAI 服务中的多模态大模型,开发了个性化认知训练框架“忆我”(ReMe),扩展了自动化认知训练的训练范围,为数字化认知训练提供了新方法,有望帮助延缓认知下降。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邱锂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一想法起源于今年4月,希望尽快进入到临床阶段,针对早期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同时,微软亚洲研究院也在尝试基于可穿戴设备和无线感知技术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节点和事件,促进更便捷的个性化个人记忆训练。

  多模态大模型带来更全面的认知训练方法

  认知症,也称认知障碍,是一类影响思维、记忆、注意力、理解力、判断力和语言等认知功能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脑血管性认知障碍等。认知症的发展是一个渐进且不可逆的过程,虽然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完全能够治愈该疾病的药物,但及早诊断和提前干预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而认知训练已被证实是缓解病程进展的有效手段。

  伴随多模态大模型的不断发展,其新能力也在不断涌现,如提供即时的多模态分析、实现基于世界知识的开放式问答、提供充满情感的语音交互、整合处理多种感知数据等。邱锂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微软一直都希望能够通过包括AI以及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来帮助到医疗。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们由此提出了一个设想:多模态大模型或许能在认知训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此前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经有一些项目在开展研究,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团队展开了深入探讨与合作。该科室作为上海交通大学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心,是全国最早从事阿尔茨海默研究的科室,2022年被评为国家核心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围绕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这一课题,该科室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团队对于认知障碍的诊治,倡导“从不太早,永不言迟”,并创新地提出“老年认知障碍防治上海防治模式”,希望为健康老龄提供切实有用的帮助。

  当前临床上的认知训练主要依靠照护者或治疗师自行开展,或使用软件驱动的数字疗法开展。前者依赖大量人力,成本高昂,给照护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后者则往往类似于标准化考试,缺乏灵活性,患者仅能解答预设的谜题,与提高认知所需的记忆训练相去甚远。此外,现有的数字疗法在软件应用的便捷性、互动性和直观性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病人按照医生规定进行治疗的行为)。就认知障碍患者而言,持之以恒地训练对于缓解症状至关重要。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副主任医师岳玲指出:“认知障碍影响的记忆类型多样,包括工作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等,但现有训练任务的设计较为单一,限制了训练内容的广度,很多老人也曾反映游戏内容‘枯燥’、‘没意思’。在多模态大模型出现之前,软件驱动的认知训练主要集中于工作记忆训练,而对于与患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训练则鲜有涉及。特别是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最早受损的往往是与自我相关的记忆。多模态大模型的智能化和个性化特点,为认知训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其更贴近日常生活。”

  让认知训练既通用又个性化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子龙演示的ReMe界面中,记者看到,该界面有猜猜物品、生活回忆、绘画游戏和总结新闻等板块,从不同角度对使用者进行认知训练。

  “将多模态大模型的通用能力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应用到认知训练领域,打造一个专业的领域智能体,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王子龙表示,“此前,我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探索如何通过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s)、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 RAG)等技术,使多模态大模型能够更好地整合专有领域知识,从而优化智能代理的行为逻辑和性能。这些研究确保了智能代理能够使用更新和更全面的领域知识,保持其在特定领域中发挥最前沿的能力,更好地进行交互和训练任务。”

  从使用流程和功能来看,个性化认知训练框架“忆我”首先通过手机或可穿戴设备上传个人记忆内容 ,随后采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进行个体化的情景记忆或世界知识的开放性记忆训练。

  以日常最为常见的进餐场景为例,一位老人在社区食堂用餐时拍下的照片,也可以成为次日的训练素材。ReMe会根据使用者的回答进行不断提示,帮助完成正确的认知和回忆。

  研究员们还提供了一个训练框架,让该领域的医生等研究者可以利用内置的认知游戏模板快速创建个性化的训练游戏。除此之外,该工具还包括交互式的评估,以便追踪患者的认知水平,并根据需要调整训练任务。

  不仅如此,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还在不断向该训练框架扩展更多训练功能和任务,除了开放性的和个体化的训练任务外,通过语音对话的自然交互体验,也兼容并实现已被验证有效的成熟认知训练任务。例如锻炼思维灵活性的颜色识别、锻炼工作记忆的数学运算等。同时,微软亚洲研究院也在尝试基于传感器技术,通过可穿戴设备以机会感知(opportunistic sensing)的方式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节点和事件,促进更便捷的个性化个人记忆训练。

  邱锂力表示,目前研究中的难点在于用户群体是不是愿意投入时间使用AI应用。所以在设计中会希望不仅是对用户的认知做有效训练,还要给到用户一些情绪价值。“接下来我们也想尝试通过可穿戴的设备或者无线感知的技术,能借助更多的生理特性,比如心跳、呼吸,通过AI不同的模态融合的技术,更精准地了解用户的情感情况、认知情况和其他的生理情况,把这些信息全部融合起来,将可以更好地进行个性化的训练。”

  释放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更大价值

  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病前,症状还不严重,但种种征兆会提示大脑已经存在病变。在此时进行及时干预,可以减缓甚至终止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是治疗的黄金时期。

  根据岳玲医生的介绍,美国一项研究表明,通过让受试对象参加认知速度训练、记忆力训练和理解力训练,可以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约50%的发病率。她同时提醒,认知训练有效,但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行。

  “接下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计划以此框架为基础,设计认知训练的新方法,开展一系列严谨的临床试验,验证这种个性化认知训练框架的有效性,以获得更多的临床证据。”岳玲医生表示。

  除了认知训练,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代理干预技术未来有望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例如情绪调节、习惯改善以及孤独症等辅助干预。微软亚洲研究院期望该工具能够逐渐扩展应用范围,最终能够在社区和家庭环境中帮助提升认知障碍患者和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减轻看护人员和家属的负担。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刘明亮

蔡采恩(记者 刘彦文)09月22日,�

蔡采恩(记者 叶胜群)09月22日,近日,重庆一女子离婚后净身出户,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出去上班只能把一岁多儿子锁在家里一事引起广泛关注。该女子发布视频时配文称,“儿子饿了就捡地上薯片吃,困了就躺地上睡觉,眼睛哭肿还要自己坚强。”视频内容显示,该女子孩子枕着枕头躺在地上,旁边放着一瓶很像AD钙奶的饮品。9月13日,一位账号名为“屹立不倒的屹”发文称她是孩子妈妈,并解释了她净身出户以及把孩子独自留在家中的原因,“一切都是生活所迫,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9月14日,重庆高新区妇女联合会的工作人员表示,妇联正在积极推进解决此事,目前仍在协调中。14日,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杨翠告诉九派新闻,一岁七个月的孩子大多能独立行走,活动范围较自由,孩子若不在大人视线内,风险比较大。“将孩子放在地板上容易使孩子腹部受凉,从而导致消化不良。”另外,孩子若用接触地面的手吃东西,容易使地板上的细菌病原体通过手进入嘴巴。独自躺在地上的小孩 图/社交媒体截图【1】当事人:最初曾带着孩子摆摊,导致他中暑、受伤13日,一位账号名为“屹立不倒的屹”发文称她是孩子妈妈,并解释了讨论度较高的两个问题。针对“净身出户”一事,她解释因与丈夫是和平离婚,没有法院判决以及争吵,离婚是家庭原因。“因为是裸婚,也没有需要分割的财产,孩子爸爸也有自己在乎的人,所以我选择独自抚养小孩并不需要他支付抚养费。”孩子妈妈发文解释为何把孩子独自留在家中 图/社交媒体截图谈及为何把孩子独自放在家中,孩子妈妈解释,她之前出去摆摊时都会把孩子带在身边,但因为重庆夏天的室外温度较高,孩子还中过暑。另外,孩子曾在摊位上乱跑蹭到单车后受伤。出于这些原因,她决定购买监控设备,白天给孩子喂好饭后,尝试让孩子一个人在家。“我把家里危险的地方都规避了,想着他在家还能吹空调,不用那么遭罪。”她补充,网传的视频是她把孩子独自放在家中第一天所拍摄,看着监控画面的她当时十分心碎,便将这一段生活日常发布在网上,“一切都是生活所迫,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同日,重庆高新区妇女联合会的工作人员表示,妇联已和孩子妈妈取得联系,并为其提供了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在养老院的工作岗位,可以带着小孩上班,另一个是求助托育机构,可以在白天帮忙看顾小孩,但她都拒绝了。“她想找从下午五六点工作到晚上十一点左右的托育机构,但市面上的托育机构没有能开到这么晚的。”该工作人员补充,当地妇联一直在跟进此事,目前正在联系小孩父亲所在地以及母亲户籍地的妇联,尽其所能地帮助。14日,重庆高新区妇女联合会的工作人员表示,妇联正在积极推进解决此事,目前仍在协调中。【2】医生:孩子躺在地上易受凉、存在分离焦虑9月14日,杨翠向九派新闻表示,3岁以内的孩子需要家长陪同照护,尽量不要把孩子独自一人留在家。“若家长实在没时间,建议将孩子放置于较小的空间中,同时将桌椅用防撞条包裹好,抽屉、衣柜用锁关好,插座孔、电器用保护性装置封好,以避免孩子受伤。”此事件中一岁七个月的孩子大多能独立行走,活动范围较自由,孩子若不在大人视线内,风险比较大。谈及孩子躺在地板上身体贴着地面的情况,杨翠指出,将孩子放在地板上容易使孩子腹部受凉,从而导致消化不良。另外,孩子若用接触地面的手吃东西,容易使地板上的细菌病原体通过手进入嘴巴。另外,杨翠指出,孩子在下午五六点到晚上十一点的时间段很难进入深度睡眠,一般只能睡一两个小时,睡醒后第一反应会恐慌,会想找妈妈。“一岁多的小孩开始对自己的情绪有反应,存在一定的分离焦虑,睡醒后找不到妈妈容易哭闹,哭闹超过半小时容易感冒受凉,长期哭闹对孩子心脏也不太好。”杨翠指出一岁多的小孩开始对自己的情绪有反应,存在一定的分离焦虑,图为哭泣的孩子(资料图/图文无关)“电子屏幕,比如说电视、电脑、手机,2岁以内的孩子尽量少玩,2到5岁的孩子可以接触电子屏幕,但最好每天不要超过1小时。”她建议,一岁多的孩子视力发育并不完善,看电视频繁有近视、散光的风险。至于喂养问题,杨翠向九派新闻表示,孩子现在可以用吸管喝牛奶,但在无家长看顾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会不小心将管子放入鼻子里,吸管的塑料纸也有可能被孩子吸入鼻子内,有误吸风险。“3岁以内的孩子要少吃膨化食品和饮料,若长期吃高盐、高糖的食品,孩子肾脏功能的代谢负担较大,也容易产生挑食等问题。”杨翠补充,孩子每日食盐量的标准为0.5克到1克,偶尔吃薯片可以,但建议尽量吃一些添加剂成分较少的零食。来源:九派新闻

(原标题:辛巴3倍赔付三只羊消费者 网友晒收款)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评论(53125)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搜狐我来说两句用户公约》

0/100 发表评论

《安全打工手册》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9月14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表示,如果乌克兰使用西方远程导弹攻击俄罗斯腹地,俄不排除使用除核武器外的新武器摧毁乌克兰首都基辅。梅德韦杰夫称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正式理由是存在的(资料图)梅德韦杰夫称,“没有人真正需要核冲突。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会带来最严重的后果。这就是为什么迄今为止俄罗斯还没有就使用核武器做出任何决定。”梅德韦杰夫同时称,使用核武器的正式理由是存在的,包括乌克兰武装部队入侵俄库尔斯克州。俄罗斯目前尚表现出耐心,因为这一决定十分复杂且后果不可逆转。当俄罗斯的耐心耗尽时,也可能转而使用一些“新的非核武器”。美称对供乌远程武器政策暂时保持不变近日,针对乌克兰能否获准使用西方远程武器打击俄罗斯腹地目标一事已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当地时间9月13日,美国方面表示,目前对供应乌克兰的远程武器政策不会发生变化。此外,由于此前美英两国分别向乌克兰提供了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和“风暴之影”巡航导弹,因此舆论普遍认为英国首相斯塔默13日访问美国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同美国总统拜登商议是否扩大对供乌远程武器的许可范围。对于这一说法,柯比回应称,美英领导人的会谈不会左右美方对此问题的态度。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 约翰·柯比:我们对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打击能力,并是否允许其在俄罗斯境内使用的看法没有改变。我并不期望美英会谈出现任何有关这方面的重大声明,至少我们(美方)不会。我们会让英国首相决定会谈内容。但就这种远程打击能力而言,目前的政策没有任何改变,因为之前我们(美方)说过,不支持(乌方获得)这种能力。柯比表示,目前我们不支持乌方获得远程打击能力(视频截图)俄罗斯总统普京12日表示,乌克兰用西方提供的远程武器打击俄罗斯腹地目标的行为将被视为西方国家直接介入俄乌冲突。对此,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13日称,尽管普京的这一表态不代表俄方立场的更新,但美国将认真对待普京的警告。德国强调:不供乌远程武器据央视新闻,德国总理朔尔茨13日重申,尽管美英两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远程武器,但德国不会向乌克兰提供远程导弹。朔尔茨表示,“这个决定不会改变”。据参考消息援引塔斯社9月13日报道,德国联邦政府发言人斯特芬·黑贝施特赖特13日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关于是否允许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打击俄罗斯腹地的讨论不涉及德国援乌武器,因为德国并未提供美国和英国提供的那类远程武器。报道称,黑贝施特赖特说,德国援乌武器“与我们现在讨论的武器有质的不同”。这位发言人说:“我们并没有提供过美国和英国现在探讨的武器,这些武器比我们提供的武器射程更远。”报道还称,黑贝施特赖特指出,德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射程最远的武器是射程可达100公里的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海马斯)以及射程约40公里的自行榴弹炮PzH2000。他还指出,德国政府不会评判俄总统普京关于打击俄腹地后果的言论,但认为必须重视普京的这一声明。他补充说:“我们与俄罗斯总统打交道的经验十分丰富,对他发表的声明要给予重视。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参考消息延伸阅读俄退役中将:若西方允许乌深入打击俄领土,俄会在西方领土上反击俄乌冲突已持续超过930天,欧洲安全正在走向“十字路口”。两年半以来,这场战火的影响远超俄乌两国甚至欧洲大陆,也因此在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上备受关注。9月12日,论坛高端访谈设置专场讨论欧洲安全。9月13日,在论坛第三分组会议“欧洲安全走向”上,来自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北约及多个欧洲国家的嘉宾就这场冲突的本质、欧洲安全新架构的形态等问题各抒己见,激烈交锋。尽管分歧仍存、短期内找到政治解决方案仍有困难,但避免更惨重代价已成各方共识。9月13日,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第三分组会议“欧洲安全走向”举行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俄罗斯军事问题专家李抒音向澎湃新闻表示,北京香山论坛是促进问题解决的平台,各方在这个平台能够把分歧都讲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促进相互理解,就能够慢慢融化坚冰,这也是北京香山论坛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俄或在北约的领土上反击?进入2024年,俄乌冲突频现升级势头。2月,俄军在数月激烈战斗后攻下顿涅茨克重镇阿夫杰耶夫卡,因伤亡惨重而一度被与巴赫穆特之战相提并论。5月,俄军利用西方军援抵达前线前的“窗口期”再次向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发起地面进攻,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称为“冲突以来最困难的局势之一”。8月,乌军向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发起突袭,俄军则集中进攻乌东重要后勤枢纽波克罗夫斯克,双方两线交锋至今仍在持续。根据美国战争研究所(ISW)9月11-12日发布的战况信息,俄军已开始在库尔斯克州发起规模和结果尚不确定的反击,同时向波克罗夫斯克东南推进。在谈及俄军未来数月可能如何回应此次突袭时,俄罗斯科学院普里马科夫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德米特里·斯特凡诺维奇向澎湃新闻表示,俄目前的作战方式侧重于渐进式进攻和远程打击,原因之一可能是俄在冲突的第一阶段后冒险欲望有所减弱,另一因素则可能是需要在其他方向上继续保持作战节奏。考虑到俄军正在乌东地区推进,而在库尔斯克地区双方都没有很多进展,俄未来几个月不会做出突然且重大的反应。与此同时,西方对乌克兰使用援助武器打击俄领土目标的限制正逐步放宽。5月哈尔科夫之战后,多名西方领导人就扩大援乌武器使用范围放松立场,美国也在压力之下逐步放宽限制,允许乌使用美援武器在哈尔科夫地区附近打击俄境内目标。乌军突袭库尔斯克后,泽连斯基再次强烈呼吁取消对在俄领土上使用西方远程武器的所有限制,并称西方所认为的“红线”是“天真的”。9月1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联合访乌,这也被认为是就解除乌克兰武器使用的限制发出“强烈暗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左)和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右)在联合记者会上(视频截图)对于西方近期释放出可能对乌使用外援武器远程打击俄本土纵深目标的信号,俄罗斯总统普京12日警告称,一旦决定解禁将意味着北约国家直接参与俄乌冲突,这将“明显改变这场冲突的本质、性质”,俄将根据所面临的威胁作出“适当决定”。此前,俄方曾表示正在修改核学说。在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上,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教授、退役中将叶夫根尼·布仁斯基向澎湃新闻表示,局势确实存在升级风险。对于是否存在核升级风险,布仁斯基表示:“如果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更多致命武器、允许乌克兰深入打击俄领土,那么俄罗斯将会反击。但这种反击不会是在乌克兰的领土,而是会在西方、北约的领土上。”斯特凡诺维奇则认为,俄罗斯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克制,但随后局势可能会迅速升级。“欧洲在征兵、振兴军事工业,甚至新型远程导弹和核威慑项目等方面酝酿了许多不同的想法,但并没有采取很多实际行动。这可能是因为人们相信一切终将正常化,欧洲将建立新的共同安全架构,又或者是相信美国仍将是最终的安全提供者。但一些已经采取或正在考虑采取的行动可能会导致俄与北约国家发生直接的武装对抗和冲突,随后可能迅速升级至核层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9月2日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中方多次重申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2022年1月,五国领导人发表了关于防止核战争的联合声明,也指出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当前形势下,各方应当保持冷静克制,通过对话协商共同推动局势缓和,减少战略风险。与俄罗斯共建安全架构还是与之对抗?俄乌冲突后,欧洲原有安全格局难以为继。未来的新架构应以何种形态呈现,如何管控当前局势升级的风险,成为欧洲安全的最重要问题。乌克兰前第一副外长亚历山大·查理13日在“欧洲安全走向”分组论坛上表示,未来欧洲是与俄罗斯共同建立安全架构,还是与俄罗斯对抗,将成为欧洲安全关键的两难问题。他同时表示,现在的挑战在于,如果不能在建立公正、可持续和平的基础上结束战火,就无法在未来与俄罗斯一起发展新的欧洲和平架构。俄乌双方近来均多次释放有意和谈的信号。普京在库尔斯克袭击发生初期曾拒绝与基辅谈判,随后于9月5日宣布已准备好在2022年伊斯坦布尔协议的基础上进行谈判。泽连斯基也称俄罗斯应出席计划于今年11月举行的第二次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亚历山大·查理本人参与过俄乌2022年谈判,并称在伊斯坦布尔的谈判曾一度非常接近和平。他12日在香山论坛表示,自伊斯坦布尔之后,情况出现了实质性变化。目前没有看到能够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意味要停止寻找外交解决方案,关键问题在于从热战逐渐过渡到稳定的态势。他还强调,要恢复欧洲安全架构,就必须要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机制。斯特凡诺维奇则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根本问题在于欧洲和全球安全的整体失衡。降低升级风险的最好办法是进行善意的谈判,承认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停止冲突的白热化阶段。2022年在伊斯坦布尔达成的协议确实可以成为一个基础,但关键是要避免重蹈覆辙。而要做到这一点,第三方必须具有建设性和支持性。”对于欧洲安全新架构,各方仍有不同理解。在新架构成形之前,能够做出哪些努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对俄乌双方来说,应当将当前冲突的解决和未来欧洲安全架构建设之间联系起来,这也是中方一贯的观点,我们强调标本兼治。如果真的要建构一个长久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很多基本的东西要重新建构,比如说俄欧之间、俄和周边国家之间,无论是由于历史还是现实利益带来的相互恐惧心理如何化解,俄欧如何达成共识,竞争与合作之间关系怎样处理,竞争的时候哪些手段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等。”崔洪建还特别提到,当前的另一个问题在于,欧洲建设安全架构的自主权并不完全在自己手中,德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德国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已进一步加剧。就在今年7月,美国和德国发表联合声明称,美国将自2026年起在德部署“标准-6”导弹、“战斧”巡航导弹等远程武器。对此,俄方称将以“平静、专业方式”作出军事回应。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今年7月报道称,这些导弹能够打击2500公里外的目标,可从柏林轻易击中莫斯科。但来自朔尔茨党内的德国联邦议院社民党议会党团领导人穆策内希(Rolf Mützenich)对此表示,“并不是每件武器都能让德国立即变得更安全”。他还曾指出,这一部署进一步升级了西方与俄之间一触即发的冲突,使误判更有可能发生,且目前还不清楚德国在如何使用这些武器方面是否有发言权。“国际社会和外部力量要去帮助欧洲建立新的安全架构,而不是去破坏它,要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给欧洲国家自身提供空间。”崔洪建总结道。
昨天 15:28:44
五莲县
回复

《你从未见过如此正直的反派》 《诟病》

  • 《娃娃亲!定错对象了》

    • 《网游之逍遥派大弟子》

      《第二十八年春》
    《不倒的军旗》
《伏天圣主》
昨天 15:28:44
五莲县
关闭回复
0/100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 135 条评论

评论(668)

0/100 发表评论

{{item.userObj.user_name}} {{ item.parents[0].userObj.user_name }}

{{item.userObj.user_name}}

  • {{ item.parents[0].userObj.user_name }}

    {{ item.parents[0].content }}
{{ item.content }}
0/100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 {{commentStore.commentObj.participation_sum}}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