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跌就敢买!这个热门题材本周回调4%后 机构火速进场抄底 ETF份额更是创近一年新高

来源: 潇湘名医
2024-06-01 13:46:02

  本周股指涨 跌互现,沪深两市股票型ETF和跨境型ETF合计净流入约

  行业主题上看,医药、地产相关ETF被资金看好,而电力相关ETF被资金抛售。

  ETF本周净流入约4亿元

  本周沪深两市成交3.66万亿元,其中沪市成交1.58万亿元,深市成交2.08万亿元。截至最新收盘,沪指报收于3086.81点,全周下跌0.1%,深证成指报收于9364.38点,全周下跌0.6%。

  本周市场股指涨跌互现,5只主要指数ETF中,科创50ETF涨超2%。

  资金动向上,科创50ETF、创业板ETF份额分别减少了11.66亿份、0.48亿份,而沪深300ETF、上证50ETF和中证500ETF份额则分别增加了2.06亿份、0.77亿份和0.22亿份。

  上述5只指数ETF本周合计净流出约2.6亿元,其中科创50ETF净流出逾9亿元。

  总体而言,本周股指涨跌互现,沪深两市股票型ETF和跨境型ETF合计净流入约4亿元。

  对于近期的市场,有券商表示,外围扰动或使市场短线有所承压,但经济有望在稳增长政策的支持下持续稳步恢复,后续行情或仍以震荡为主。配置方面,建议关注有望受益于供给出清的光伏、生猪养殖等板块,以及高股息相关的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等板块。

  房地产ETF份额创近一年新高

  在行业主题ETF方面,本周份额增加超1亿份的基金有18只,其中医疗ETF、医药ETF和养殖ETF分别增加了6.78亿份、6.56亿份和4.77亿份,净流入资金2.21亿元、2.32亿元和3.42亿元。

  在资金流出方面,本周有9只行业主题ETF份额减少逾1亿份,电力ETF、人工智能ETF和通信ETF份额分别减少4.02亿份、1.95亿份和1.71亿份,净流出资金2.71亿元、1.19亿元和1.93亿元。

  房地产ETF本周跌近4%,吸引资金进场抄底,基金份额一度升至88.62亿份,创近一年新高。

  有券商表示,政策层面对房地产行业的持续放松,有望逐渐向基本面复苏持续传导,商品房市场有望逐渐回归市场化,驱动供需改善带动行业触底回升。

  半导体ETF大涨逾5%

  本周有4只ETF周成交额超百亿元。

  从单个ETF来看,恒生互联网ETF、恒生科技指数ETF、沪深300ETF、恒生科技ETF等周成交额超百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ETF本周大涨逾5%。

  有券商表示,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标志着国产半导体产业在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迈出新的征程。与前两期对比,大基金三期规模大幅扩增,体现国家层面对于加快构建高端芯片产业链决心。结合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背景,建议关注:1)高端半导体设备材料及芯片制造领域的突破;2)受益于数字化建设及AI加速发展的算力、存力产业链。

  1只ETF披露下周发行

  基金重仓股向来是投资者关注的热点,但是主动管理型基金的重仓股浮出水面,通常都有一定的滞后性,而ETF布局的标的却是非常明确的,通过跟踪新上市ETF,通常可以发现近期热点个股,新上市ETF带来的增量资金也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该报道还称,张力目前被监视居住于伦敦塔桥公寓43层,公寓内部有5张床,由前军事人员每12小时轮班站岗,并布置了监控摄像头。

  2022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完成了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这是2016年人民币成为SDR篮子货币以来的首次审查。执董会一致决定,维持现有SDR篮子货币构成不变,即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构成,人民币权重保持第三,并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这些都显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势头良好。 

  公开资料显示,“阿凡达”IP一直是个热门IP,2009年首先在北美上映的《阿凡达》创下了多项纪录,2021年《阿凡达》在中国的重映更是助力该片全球票房超过了《复仇者联盟4》,重登全球影史票房冠军,累计票房约28亿美元。

  医药类订单大幅增长背后,是防疫相关内容热度持续走高。百度热搜大数据显示,“新十条”发布后,“防疫物资”搜索热度增长532%,搜索“疫情知识类”内容增长166%,“症状类”内容热度提升99%。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疫情初始至今,实施防疫措施一直都是为了降低疫情对少部分高危、脆弱人群的冲击,这个目标现在也不应改变。因此优化后的防疫措施也应该基于这个目标。从技术层面看,无论是“二十条”还是“新十条”都需要进一步的配套细则。

  与此同时,新冠疫苗获批速度也在加快。12月4~5日,国内内地四款新冠疫苗相继紧急获批,包括重组蛋白疫苗、鼻喷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不过,在全球范围内接种占比较高的mRNA新冠疫苗,目前尚无中国本土企业在内地获批。

王淑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