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展出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成果 非遗传承彰显新貌

来源: 台海网
2024-06-08 12:06:10

  中新网杭州6月7日电 (张斌)6月7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杭州)系列活动期间,“生生不息大运河——浙江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在位于杭州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

  此次展览围绕中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和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全面展示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呈现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展览以“大运河文化生态场景”为基调,通过图文、实物、互动体验展示具有大运河文化精髓和代表性的非遗品牌作品、非遗设计转化商品,以及非遗旅游融合、非遗教育研学等案例成果和经验分享。

  展出期间,来自大运河畔的半山泥猫习俗杭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连珠展示泥猫制作。

  该习俗距今有着八百多年历史,是浙江省级非遗项目。相传,把半山泥猫放在蚕房护蚕,吓唬喜欢吃蚕的老鼠以免遭鼠灾,是江浙等地蚕农的一大习惯。新时代,半山泥猫成为装饰品重获新生,因其憨态可掬的形态被不少消费者喜爱。

  “大运河文化的赓续源于运河的流动不息,更源于沿岸人民世代相守的文化传统、生存智慧与艺术创造。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大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彰显大运河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参与策展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作人员王心怡说。

  据统计,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浙江全省各类非遗宣传传播活动将达到283场,主要集中在6月7日至14日,最迟持续至7月7日。(完)

  默拉直流输电项目 中巴员工共贺新春

  110指挥平台被誉为公安处的“中枢大脑”,民警金继雄就在这里值守。从应答电话里的游客的求助,到帮助走失儿童找到亲人……从警六年来,金继雄应答着电台里的呼叫,视频巡视着国际旅游度假区里的每寸土地。“指挥平台岗位,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刀光剑影的辉煌,也没有卓越显赫的战功。”金继雄说。春节里,金继雄还是像往年一样无法与家人团聚。但他表示,“一家不圆万家圆,我的守护让这片热土欢乐依旧,平安相随。”

  癸卯年正月初一,天刚微亮,已经在岗41年的护林员郭守建带着砍刀、扩音器、宣传单,开始巡山,一如往常。不同的是,这将是他最后一个在巡山路上度过的春节。

  在簇拥着龙狮表演的现场人群中,来自广东的何先生一边拍照一边兴奋地说,因为疫情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有出游,此次无核酸“通关”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就选在澳门度过,这里的传统年味儿很浓,新年就应该这样红红火火、热闹喜庆。

  元宵节活动历来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五塔寺)的重头戏。元宵节当日,以“五塔寺里过元宵”为主题的活动将延时开放到晚上。

  在社交平台上,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许下新年愿望。进城务工的人们说,“希望挣更多钱,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年轻的创业人说,“希望公司做大做强,业务猛进”;忙碌了一年的职场人说,“努努力,明年买辆车”……

陈昭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