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政持续用力护航 “真金白银”支持打造科创策源地

来源: 伊秀女性网
2024-06-04 01:34:48

  中新网合肥6月3日电 (记者 吴兰)“2024年1-4月,全省财政科技支出13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亿元。稳定的财政投入,为高水平科技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左自智3日介绍说。

  在当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左自智介绍了该省财政护航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发展相关情况。

  近年来,安徽财政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上持续用力,始终把科技、教育、人才作为重点领域优先保障,坚持投入与管理并重,全力支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人才汇聚江淮。

  在支持科技发展方面,坚持加大投入和优化结构并举,支持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科技领域零基预算改革,统筹资金实施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支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3年,安徽全省财政科技支出535.3亿元,总量跃升至全国第4位,较上年增长5.5%,助力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7位,连续12年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在支持教育发展方面,完善财政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支持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推深做实本科高校省市共建,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兜牢学生资助民生底线。

  2024年1月至4月,安徽全省财政教育支出5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有力保障该省1298万名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在支持人才发展方面,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优先保障重点人才项目实施等,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省市累计投入超280亿元,争取更多优质科技资源落地安徽,推动首个国家实验室挂牌建设,高水平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群布局13个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左自智说,近年来,财政部门通过找准支持科技创新的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安徽还整合设立10 亿元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资金,支持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重”。本次大会,各级领导及行业专家围绕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进行政策解读,分享方法、交流经验,扎实推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落地见效,对打通食品安全“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的意义。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同样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所必须肩负的重要责任。

  <strong>深化对自我革命规律的认识</strong>

  回首2022年,千千万万普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北京冬奥赛场上,奥运健儿奋勇拼搏、争金夺银,让我们感受到全力以赴、永不言弃的中国力量。在泸定地震发生时,为了让下游村庄免受洪水威胁,水电站员工不顾危险逆向而行、拉闸泄洪,彰显了恪尽职守、义无反顾的中国精神。面对熊熊山火,成千上万名群众主动出战、团结作战,成功阻断山火蔓延,书写了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中国情感……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总能让人倍感温暖、充满力量,更加坚定我们前进的信心。

  “近几年,我们试水电商业务,将坦桑尼亚的红酒、咖啡、钻石等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介绍给中国消费者。同时,我们与各地旅游局进行合作,在直播时推介旅游业务,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益。”2022年起,李俊所在的旅游公司开始接待来自中国的商务考察团。最近,一些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国游客也陆续前往咨询。

  根据媒体报道称,2021年初,长安投资萌生退意,欲引入战略投资者,出让国融证券控股权。买家为青岛国资旗下的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4月,青岛国信与协议各方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及增资协议,各协议金额合计68.41亿元。如果收购完成,或也意味着,国融证券将从注册地内蒙古迁至青岛。

  33岁的郎茜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客运段值乘D2281次列车的列车长。这趟复兴号列车由南京南站发至深圳北站,运行里程超1930公里,途经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5个省市。

李原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