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写真)从“老龄”到“全龄”,社区食堂拓展社交新空间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17 02:45:03

  中新社兰州11月27日电 题:从“老龄”到“全龄”,社区食堂拓展社交新空间

  中新社记者 丁思

  “社区食堂+亲子活动”“社区食堂+农场”“社区食堂+培训讲座”“社区食堂+夜校”……在中国,承载吃饭这件“关键小事”的社区食堂,日渐拓展为“全龄友好”“搭子社交”的新空间。

  中新社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中国多地建设的社区食堂,实现了从“老龄”到“全龄”、从“食堂”到“学堂”的跨越。食堂被植入图书馆、四点半课堂、共享农场等多元功能,甚至成为举办烘焙活动、协商议事等培训讲座的交流空间。

  被称为年轻人“精神夜宵”的“青年夜校”也陆续在多地社区食堂展开。兰州“90后”上班族刘铭正在参加夜校的书法学习,在他看来,“社区食堂是夜校开展的好阵地,社区内老人发挥余热倾囊教授,满足前来充电学习的年轻人多元需求,也让食堂服务可延续到夜宵,何乐而不为?”

  “社区食堂并不仅限于解决老年人的温饱,用‘吃饭’这个切入点去和老年人打交道,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在法国留学12年的“90后”张弛,28岁回到家乡创业,现为前述兰州吴家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

  张弛说,该社区食堂是当地社区应对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目前已得到周边上班族的青睐,成为全龄友好的食堂。该机构还将依托食堂,聚焦社区居民“一老一小”、家庭成员等,推出周边游、亲子活动、社区夜校等活动。

  74岁的兰州老人幺贵生每日必到该养老服务中心打卡。“上午有工作人员带领我们打太极和八段锦,下午也有固定的‘棋搭子’一起切磋,跟以前上班似的,让我的生活充实又规律。”

  每年冬天,找寻排练场地是68岁兰州老人陈涵和乐队成员最为发愁的事情。“外头冷,室内又要花钱;线上排练,有的老年人又不会操作,现在安心了。”陈涵2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说,“面对面交流是最通畅的,在社区食堂可以吃饭,还可以玩,暖胃又暖心。”

  “社区食堂的意义非常重大。”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教授周亚平2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分析说,随着社会老龄化、原子化、少子化发展趋势,独居老人的规模将持续增长,可以“小食堂”兜底“急难愁盼”,完善“老有所养”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食堂作为老年人社会交往与社会参与的平台,能帮助老年人建立社交网络,减轻孤独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今年7月,中国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到“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社区食堂再迎“建设热潮”,不少创 新举措和服务功能的延展,吸引了大批多元人群的加入。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strong>  冰雪游成热点</strong>

  <strong>记者:</strong>谢主任,我看你刚刚一直在反复提醒他们要趴过来,这个是我们一个主要的工作吗?

  北京市继续实施免除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和5种水果进场费政策,政府全额给予补贴,通过降低经营商户进场交易成本,提高商户组织调运积极性,吸引外地货源进京。据统计,假日期间,北京市主要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蔬菜、水果、猪肉、鸡蛋等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2022年前11个月,广西对印度尼西亚进出口14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4%。蒋志环表示,RCEP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将释放更大外贸潜能,带来更多机遇,企业受益将更加明显。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表示,25家公园推出的40块冰雪场地,预计持续开放到2月中下旬。

王豪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