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沈洋:用手中之笔,记录白鹤滩电站建设的时代意义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09 15:01:01

  中新网昆明6月8日电 (钟欣)“山川江河的变化就是岁月的痕迹,人心的冷暖起伏就是时代的变化。而我手中的笔,正好充当了记录时代的光刻机,我愿意为留下这个时代的印迹而努力。”云南作家沈洋8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日前,沈洋作品《白鹤滩上白鹤起》斩获首届“秋白中短篇报告文学奖”。

  《白鹤滩上白鹤起》发表于2021年第7期《边疆文学》,分《党旗插在白鹤滩》《水下的老家我们搬到水上去》两个章节。前一个章节主要探寻白鹤滩水电站的成长密码,后一个章节主要写 当地移民群众在搬迁过程中的艰苦付出和家国情

  “从酝酿、构思、采访到创作,虽然只有短短2万余字,但我花费半年多时间,唯有认真严谨的态度,才对得起万千水电建设大军和十万移民。”沈洋说。

  《白鹤滩上白鹤起》聚焦金沙江下游白鹤滩电站建设移民这一核心事件,再现了大国工匠和一线施工人员的艰苦奋战。有评论认为,该作品“以文学的笔触报告,以报告的形式科普”,是一篇鲜活生动的报告文学作品。

  “记得2021年3月,火红的木棉花盛开在巧家县的江岸和街头,我游走在金沙江的两岸,目睹了傲然崛起的电站大坝和日渐上涨的江水,穿行在大山腹地发电厂的车间和隧道,去探寻白鹤滩水电站的生成密码,去感知建设者们把奇迹写在雄山大水间的时代脉动。”沈洋回忆,在和采访对象的每一次交谈中,他与他们同愁同喜、同起同落。

  “如果我是他们,那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沈洋认为,作家理应责无旁贷肩负起记录时代、为时代立传的责任,为时代发声,主动承担起立誓言、为民生、著文章、画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时代进步鼓与呼的重要使命。

  沈洋:云南昭通人,也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在《中国作家》等发表作品百余万字,已出版长篇小说《大救驾》等15部。其中,中篇小说《包裹》被改编为同名电影;长篇小说《万物生》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中篇小说《易地记》获《小说选刊》年度大奖,被改编为电影《安家》。曾获第九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提名奖、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书香昆明”云南十大好书奖等奖项。(完)

  双方还讨论了也门的最新事态发展,并强调需要解决也门的人道主义危机并实现停火。(总台记者 李健南)

  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田慧枫介绍,本次签约的四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07.35亿元,是西安市公路建设投融资模式再创新。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将实时督导各参建单位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工程按期完工。(完)

  鹳雀楼系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位于永济市蒲州镇,始建于北周时期,依蒲津而临黄河,立中都而挽两京;南望中条华岳,北承龙门壶口,可谓一楼立而天下远。

  随着社会进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多关注,企业应提供友善平等,不受歧视和霸凌的劳动环境,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现实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判决案例表明,某些公司“逼人离职”的把戏并不能得逞。尽管如此,类似“吃相难看”的做法在职场仍不鲜见,相对隐蔽的精神施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对“软裁员”等小动作说“不”,让企业付出应有代价,还需有关方面拿出更多“硬把式”。

  纵观世界历史,语言往往成为各个民族沟通、相互理解的桥梁,也是一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西方殖民史中,强势文化促进了西方民族语言的广泛传播和使用,比如英语伴随着英帝国殖民体系,成为大多数英帝国旧殖民地的官方语言,这种官方性甚至取代了那个国家的本民族语言。也就是说,根据欧美国家的殖民经验,殖民所凭借的语言,就应该是宗主国强加给殖民地的本民族语言。就像日本对我国台湾省、东三省曾经进行的“皇民化”运动,强迫中国人学习的是日语,以方便从文化上消灭中国人的民族性。

  入冬以来,辽宁冰雪赛事活动好戏连台。全省上下,活动如接力般上演——第五届沈阳冰龙舟大赛、第三届沈阳冰帆大赛、第八届辽宁·弓长岭滑雪邀请赛、第四届辽宁省公园冰场互动挑战赛、2023年辽宁盘锦中国最北海岸线冰凌穿越挑战赛、2023年辽宁省大众滑雪系列赛(丹东天桥沟站)等颇具影响力的冰雪赛事活动扎堆举行,掀起冰雪运动热潮。

蔡贞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