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车企角逐全固态电池技术 产业化提速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5-31 14:39:41

  中新社上海5月29日电 (浦帆)作为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固态电池成为各大电池企业、整车企业、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的消息纷至沓来。

  5月24日,上汽集团正式宣布,将于2026年量产全固态电池。4月12日,广汽集团发布全固态电池走过试验阶段、将于2026年量产装车的消息。国外方面,日本丰田、日产、本田分别计划于2027年、2028年和2030年开始向市场投放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供应商企业韩国三星SDI、SK On、LG新能源也纷纷发布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计划。

  据国盛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为17.3吉瓦时,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有望超200吉瓦时,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65.8%。

  全固态电池之所以被寄予厚望,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性能优势,理论上能彻底解决电动汽车目前在安全性、续航里程、电池成本等三方面的痛点。

  首先是安全性。现阶段,电动汽车主要使用液态锂电池。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中新社记者,液态锂电池使用的电解液是可燃的,在发生短路或受到穿刺等情况时,电池有起火的风险。而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来传导锂离子,不含易燃易爆的成分,从根源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其次是能量密度,电池的能量密度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李峥解释说:“由于固态电池更加稳定安全,使用的温度区间大幅拓宽,在电池材料体系稳定可靠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更高容量的正负极材料,在更轻更小的电池系统中储存更多的电量。”

  早在2020年,中国工信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编写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就提到,到2030年和2035年,高端能量型动力蓄电池质量能量密度分别要达到每千克400瓦时和每千克500瓦时。由于现有液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难以突破每千克300瓦时,因此发展固态电池成为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方

  此外,固态电池也有望大幅降低电池成本。目前在一辆电动汽车中,电池系统的成本约占40%,而正极材料则占到整块电池成本的40%。“考虑到与电解液的匹配性,正极材料通常是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个选择。”李峥表示,固态电池可以拓宽正极材料的选择,这提供了清晰的降本逻辑,“全固态电池的成本有望实现40%的降幅”。

  其实,半固态电池当前已逐步实现装车,如智己、蔚来的相关车型,但从各企业发布的计划来看,距离全固态电池量产至少还有两三年时间,瓶颈在哪儿?张翔指出,目前固态电池的工艺还不成熟,废品率相对较高。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性产品,可以沿用一些传统锂电池的工艺和技术。

  “全固态电池的实验室样品已经具备很好的性能。”李峥表示,但从实验室阶段到量产还需要攻克一些难点,例如工艺和装备需要革新,以及制造能力稳定性需要提升,“传统液态电池的生产线是不能用来制造全固态电池的”。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0/48/1439699044489879528.jpg" alt="" />

  在这样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有一支人民警察队伍驻守在这里,用忠诚与信仰筑起了保卫国家安全、人民安宁的铜墙铁壁。

  爆款音综可以造新星,让草根逆袭、老歌手翻红,但从最近的节目来看,嘉宾资源的大面积重叠、原创音乐的稀缺、难见专业化和创作型新鲜面孔、内容同质化等问题,都在考验着音综的质量。2022年,老一代男神谭咏麟、李克勤、张信哲等,中生代实力派的潘玮柏、萧敬腾、张杰、胡彦斌、张韶涵、李荣浩等,更年轻的张碧晨、毛不易、汪苏泷等,这些音乐人穿梭在不同音乐节目中担任嘉宾,优质嘉宾资源被透支,考验着观众的审美疲劳。

  2022年12月19日3时20分,李莉将一个热乎乎的鸡蛋揣进厚厚的棉衣口袋,走出了家门。气温已经到了0摄氏度以下,一阵寒风刮来,她赶紧把帽子紧了紧。

  感染新冠是有一定合并肺炎风险的,可能会造成呼吸衰竭,或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这都是可能,而且有可能还会激发多个脏器的功能障碍,这些都需要及时到医院,由医生来进行诊断,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治疗,这能够最大的程度上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我们以往经常说“崇洋”,但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喜欢“国潮”“华流”,从东西文化吸引力的变化,能看出哪些历史逻辑?</strong>

艾俊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