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林草先进典型事迹巡回宣讲:“沙言林语”中述绿水青山

来源: 杭州网
2024-06-18 12:15:54

  中新网兰州6月17日电 (记者 冯志军)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甘肃林草先进典型事迹巡回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在兰州举行。作为中国荒漠化和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来自甘肃多地的5位治沙造林的典型代表,用数十载与生态环境抗争的故事,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

  甘肃境内自西至东分布的库姆塔格、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该省由此也成为遏制风沙危害的战略前沿阵地。

  “小小一粒沙并不起眼,但对我而言,治沙就是我的事业。”在风沙一线已坚守39 年的国家卓越工程师、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徐先英现场分享了他与沙的三个故事:为治沙研发设备,使甘肃治沙装备走在全国前列;与沙漠抢良田,有效解决了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等绿洲边缘流沙埋压农田的问题;为黄河生态助力,解决黄河首曲地区高寒草地沙化防治的关键问题。

  “活人,不能让沙子给欺负死!”古稀之年的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群体代表郭万刚回忆过去,讲述了“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故事。“只要我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治,就一定会有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的那一天。”他说。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姜莉玲分享父亲当年对她的话语:“还能搬到哪里去,这就是我们的家呀”,使她经历从“想逃走”到选择回去,最终把自己的青春献给治沙防沙的故事。

  来自甘肃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张川村许堡社的“刚强兄弟”已76岁,两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20岁义务植树,用半个世纪把家乡的黄土地建设成美丽乡村的故事令人泪目,他们克服千难万险用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买树苗、种树、养育树苗,几十万株绿树披绿荒坡。

  “我们只要活一天、干一天,一直种下去。只有满目的绿色,才让我们心里踏实、心里高兴。”“刚强兄弟”说。

  包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三北精神”“八步沙精神”的5名林草先进人物的事迹感动人心。甘肃省林草局副局长高建玉表示,目前林草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社会要向榜样学习,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林草事业的实践中去,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甘肃智慧。

  据了解,此次甘肃省林草先进典型事迹巡回宣讲活动将历时约1个月,由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组织,甘肃省“三北”工程区各市(州)承办。(完)

  另据通报,202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或反映2.21万件次,处置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1.72万件,谈话函询纪检监察干部7000余件次。

  仲量联行统计显示,在北京零售地产新增供应方面,2022年一些新项目的入市时间因工期延误或预租活动受阻而延后,2023年施工与装修恢复正常,大部分延期项目将在2023年入市,全市将迎来11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供应。

  法尔贾尼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与中文翻译,出版了多部中国古代典籍译著。记者来到他的书房,感受到他对翻译事业的热爱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书案上摆满各类书籍,地上堆着的书足有1米多高;书房的门和墙上贴着他自己书写的中阿双语对照短句,字迹工工整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法尔贾尼的阿文翻译作品,包括《论语》《诗经》《道德经》《战国策》等中国典籍,以及《尘埃落定》《牛》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2013年,法尔贾尼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阿拉伯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探索精彩世界、发现生活美好的窗口,更需要用心呵护。”宁德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陈龙养表示,活动旨在引导全市干部职工关注眼健康,强化爱眼护眼意识和健康素养,同时进一步落实健康机关建设。

  2021年8月,经改造的岭背镇敬老院焕然一新。走进岭背镇敬老院办公楼一楼大厅,便看到整洁明亮的“医疗服务区”:标准化的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和病房,划分有序;步入治疗室,复苏气囊、制氧机、艾灸仪……各类医疗设备配置齐全。

  本报北京2月6日电

潘莹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