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货”5万余种 中欧班列为外贸提质添动能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05 22:39:23

  【央广时评】“带货”5万余种 中欧班列为外贸提质添动能

  西安国际港站内,停放着成片排列整齐的新能源汽车,崭新的车辆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它们将通过中欧班列运往中亚乃至欧洲市场。为提高运量,铁路部门除了使用集装箱班列外,还专门采用JSQ6型车(即商品车铁路运输专用车)来运载汽车。每节车厢分上下两层,能容纳9辆左右汽车,一趟中欧班列29节车厢总共能运载261辆汽车。去年,西安国际港站每个月能发出1至2趟中欧班列;今年,每个月能发出5至8趟。加上其他运输方式,现在每个月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运往欧亚市场的汽车有三四千辆。

  作为联通欧亚的国际物流“黄金通道”,中欧班列的运行打破传统海上运输的局限,稳定性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为国际贸易物流服务提供了新选项。它的“加速”开行有力带动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往来。从2013年开行80列到2016年开行1702列,再到2023年开行1.7万列,中欧班列的运行线路越来越密集,开行频次越来越高。初期开行1万列所需时间是7年多,现在开行1万列所需时间是7个月。同时,中国与欧洲间铁路运输时间较开行之初普遍压缩5天以上。班列的常态化稳定运行让“中国好货”以更快的速度、更优的运价走出国门、走向欧亚,同时也为欧亚地区的生产商和贸易商进入中国市场开辟着贸易新通道。

  譬如,西安一家智能家电制造企业每年生产10万台洗碗机,其中有80%的产品通过中欧班列销往欧洲,运输时间为15天至20天,不到海运时间的一半,综合运输成本每年却节省三分之一。从中亚的蜂蜜、巧克力,到欧洲的红酒、化妆品,越来越多海外产品搭乘中欧班列进入中国,成为商超货架上的商品、老百姓家中的日用品。据国铁集团统计,中欧班列运载的货物品类由开行初期的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IT产品,逐步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日用百货、食品、木材、家具、化工品、机械设备等53大类5万余种,年运输货值由2016年的8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567亿美元。去年以来,中国制造“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品和光伏产品,正在成为中欧班列运量的新增长点。

  得益于中欧班列的蓬勃发展,我国一些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逐步发展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譬如,中欧班列助力重庆外向型产业产值实现年均30%的增长,助推义乌实现从“买卖全国”到“买卖全球”的转型升级。经新疆出境的中欧(中亚)班列占全国六成以上,过去两年,新疆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000亿元、3573亿元,分别增长57%、45.9%。同时,德国杜伊斯堡港因中欧班列的开通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业落户,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机会;中欧班列的开行让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站业务量成倍增长,极大促进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今天,中欧班列已经成为连接亚欧经贸合作的新桥梁,不断推动国际贸易的繁荣与发展。我们相信,中欧班列将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在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共同繁荣的道路上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书写亚欧经贸合作的新篇章。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出生堆积,直接导致2022年优质学区的学位前所未有的紧张。亲历了市场的剧烈震荡,张波认为,与其说是政策彻底刺破了“学区房神话”,不如说是阶段性的出生堆积带来阶段性的“调剂出区”,2023年不过是2021年7月以后市场的延续。

  军委联合参谋部,主要履行作战筹划、指挥控制和作战指挥保障,研究拟制军事战略和军事需求,组织作战能力评估,组织指导联合训练、战备建设和日常战备工作等职能。作战局是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下属机构。

  加油包上市后,中图网官网在3日上午出现了拥挤,不少想下单支持的网友打不开网站。网友摩卡称“买了一上午都没成功”。截至3日18时,仅官网渠道就已销售29727套,17时至18时,一个小时内就售出1600套,可见读者支持热度之高。

  8月1日傍晚,澎湃新闻记者跟随救援艇进入批发市场看到,里面水雾很大,路两边不停有人在求救,有人在窗户边,有人在房顶上,有人在卡车顶上,目前的主要救援对象是老人、儿童和妇女,因救援力量不足,仍有很多人被困在市场里。

  公开资料显示,乔相记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飞行大队长、副团长、团长、副处长、处长、航空兵某师师长、空军参谋长助理、空军某指挥所司令员等职务,2014年12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张泽感到无能为力,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全是等待救援的被困人员。”他看到有人困在楼里,有人趴在墙上,还有人趴在树上等待被转移的。7个多小时忙下来,张泽不记得自己一共转移了多少被困人员。

蔡伊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