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大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图书馆?

来源: 红网
2024-06-02 11:18:38

  熊丙奇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近日发布的2023年大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该馆全年开馆355天,两名学生全年入馆学习天数达342天,年度借阅图书最多的是人大新闻学院博士生王同学,共外借543册图书。数据显示,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共有2491个座位,座位预约人次区域最多的是位于一层的报刊区,全年预约人次达117973。该馆2023年总入馆人次为1807088,日均入馆人次5090。

  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多所高校也于近日公布了2023年度图书馆全年数据。数据显示,西北工业大学的仝希同学是2023年借阅图书最多的人,高达876册次;湖北大学的成同学2023年在图书馆学习时长近4000小时。

  图书馆对于大学生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但近年来大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据各高校图书馆统计,近年来,特别是近3年,纸质书借阅数据呈断崖式下降趋势,部分学校降至最高峰时的一半甚至1/3。与有的大学生“以图书馆为家”相对应,还有少数大学生几乎从来不去图书馆。一项调查显示,只有8.9%的教师和15.7%的学生在本校图书馆借阅书籍。

  大学生使用大学图书馆的情况,与大学提供的图书馆服务有关。大学图书馆建设情况,是评价一所高校办学的重要指标之一,但近年来,一些高校在建设图书馆时,存在应付评估而不是真正发挥图书馆作用的倾向。如热衷把图书馆建设为学校的地标建筑,但不重视给学生创造人性化的阅读环境;图书馆距离生活区比较远,而且阅读环境也不友好。

  当前,图书馆比较吸引大学生的是考研自习,因此图书馆阅览室是学生去得比较多的地方。这给大学优化图书馆服务的启示是,要以学生为本,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不能只是专注传统的馆藏、借阅功能,而应该把其建设为学生学习生活综合体,如给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搞学术研讨提供场地,面向大学生提供荐书活动、主题阅读活动。就此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借阅图书多,就充分地使用了图书馆,“借而不读”的情况在高校中还是存在的。

  在这方面,高校要发挥学业导师的作用,由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结合学业发展,制订年度读书计划。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变化,如从纸质阅读转向电子阅读,所以不必强调必须借阅纸质图书,但是,深入、系统地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不能是“快餐化”阅读与“碎片化”阅读。这不但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会停留于“一知半解”,还会形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学会阅读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面,大学图书馆是学生拓宽视野的重要基地。

  飞猪数据显示,国际机票搜索量瞬时增长超8倍,飞猪数字化签证中心的服务人次当日同比去年增长超8.3倍;携程数据显示,消息发布半小时内,携程平台热门海外目的地搜索量同比大涨10倍,出境(包含中国港澳台)机票、海外酒店搜索均达到三年来峰值。

  为确保新车安全上线运营,成都南站在检票口、站台增派人手,优化客运服务举措,加强售票厅、候车室等公共区域通风、保洁、消杀工作,让广大旅客走得安心放心。

  从许多反对特朗普父子网民的留言看,他们批评前者“种族歧视”并不代表他们对中国有多友好,更多是希望维护一种美国语境里的“政治正确”。这些留言绝大多数都把重点放在抨击特朗普上,几乎没有怎么剖析美国两届政府对华规定是否合理。

  “因为店里不少员工还没返岗,我们目前还是以线上咨询为主。全面取消限购后这两天,每天大概和十几位客户交流,之前每天大概六七位吧,增加了能有一倍多。”在东莞市某中介机构工作的林柳(化名)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也有几位客户已经和她预约了时间,等身体恢复后出来看房。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美媒体近来刚盘点2022年世界航天发射的高光时刻,2023年的航天大事就扑面而来。据《中国航天报》官方微信公众号等5日报道,2023年首次火箭发动机试车任务迎来开门红。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则在3日完成2023年首次航天发射。航天专家认为,新年以来中外的一系列航天活动预示着2023年又将是一个令人瞩目的“航天大年”。

  此次上线载客运营的新型CR200J复兴号动车组由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和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生产,采用低阻力流线型车头和车体平顺化设计,降低了空气阻力,增强了线条感。

张初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