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中美经贸根植于两国共同利益

来源: 观察网
2024-06-06 11:52:45

  这是何立峰和耶伦继2023年7月在北京、11月在旧金山以来第三次会面,也是耶伦9个月来第二次以美国财长身份访华。在与何立峰举行会谈之前,耶伦还与广东省官员会面,并在中国美国商会活动上发表致辞。她在讲话中重申:“拜登总统和我都坚决反对美国应与中国脱钩的观点,完全的经济分离既不切实际,也不可取。”对耶伦此次访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称,近来拜登政府试图通过高级官员访问来缓和中美两国的紧张关系。

  《纽约时报》则援引美国财政部前官员马克·索贝尔的话称,美国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40%,这使得两国关系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即使中美双方意见不一致,而且目前中美关系可能出现很多问题,“但会谈将有助于减少误解,并让彼此了解更多的背景”。彭博社则指出 ,这些讨论是近年来中美关系因技术限制、涉台等问题出现波折后,两国重新开展合作的最新努力,表明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正在进一步稳定。

  中美经贸领域对话正在涉及更加具体的领域。在本次会谈中,中美双方就“中美激全球经济平衡增长”和“反洗钱合作议题”启动了两项新机制。前者将覆盖本国需求、投资政策、人口老化、财政议题等,后者则将扩大两国在打击非法金融和财务犯罪等方面的合作。可以说,自2023年7月耶伦访华、9月成立中美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以来,中美在经贸领域的对话正在逐渐深入和具体,中美可以谈的事情也变得更多且更细致。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这是耶伦在不到12个月时间里第二次来到中国,耶伦说中美在一些领域存在分歧,但在很多领域确实达成了一致并进行了合作,她提到在一些领域,中美正研究全球整体金融挑战的风险,以确保中美能准备好应对任何挑战,这给了他信心,因为中美正在一起努力。

  中美双方的对话也没有回避敏感议题。本轮对话中,中方就美国对话经贸限制措施表达了严重关切,并就产能问题作出充分回应。在耶伦此次访问前夕,外媒关注的焦点议题之一便是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从全球经济发展层面来看,目前全球的优质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不足,很多发展中国家并未从发展优质产能当中受益。中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靠的是全球市场竞争中行程的创新优势和过硬品质,也正在帮助全球发展中国家实现减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正如中国驻美国大使谢峰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所言,“如果包括新能源在内的中国优质产能有助于帮助国际社会加快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这难道不是一件大好事吗?”针对中美经贸对话开始涉及这类敏感议题,《联合早报》称,这表明未来中美将在经贸议题上继续深入对话、推进合作,但也在谈判桌上继续高度竞争斗争,进行“无休止的讨价还价”。

  “以信为本”是中美关系需要坚持的原则之一。中美应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加强对话,以慎重的态度管控分歧,以互惠的精神推进合作,以负责的担当加强国际协调。只有这样,中美经贸的航船才能驶过激流险滩。(聂舒翼)

  据央视披露的消息,本次调研,李鸿忠先后前往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杭州湖滨街道东平巷、翠苑一区社区、小古城村,上海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等。

  “目前CBA的情况,各界担心的是新球队能不能拥有CBA的能力水平?能不能适应各种商务方面的要求?如果不能,又能怎么办?现有股东出于竞技或者商务方面的忧虑,都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世界很不太平,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大国也在崛起,所以,我们看到,金砖国家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国家申请加入金砖体系。

  “所谓人才房‘遇冷’,一部分原因是符合条件的市民虽然只能购买一套,可以在流程上申请多套,但更主要原因是可以购买的群体,存在一定门槛,所以没有想象的那么火爆。”严跃进说。

  在许超看来,广西威壮队没有不升级就撤资的想法:“过去几年,无论球队,还是董事长的主营产业,肯定都受了影响。如果暂时还是升不上CBA,董事长应该还是能再继续坚持的。”

  路透社称,马克龙的这些言论,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也引来欧洲和美国一些政客的批评。对此,这名法国外交官认为,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的报道标题多少有些“哗众取宠”(sensationalist),意涵与马克龙的观点有一些细微差别,并没有完全反映出马克龙的意思。

周钧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