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冬捕节启幕 中外游客争睹“冰湖腾鱼”壮观场景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12 22:16:53

  中新网鸡西1月16日电(记者 王妮娜)“出鱼了”……“鱼把头”一声号子让兴凯湖冰面上呈现出“冰湖腾鱼”的壮观场景。

  1月16日,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系列活动“鸡西兴凯湖冬捕节”在兴凯湖新开流景区拉开帷幕,中外数以万计的游客相聚于此,感受6000多年前肃慎独特的渔猎文化,争睹一网拉出7万多斤鱼的冬捕场面。

  兴凯湖是中俄边界最大的湖泊,水域面积4380平方公里,其中1280平方公里在鸡西市密山境内。这里是肃慎渔猎文化的发源地,肃慎人是满族先民,在6800多年前就在这里捕鱼为生。

  当日开幕式上,呼唤、擂鼓、燃圣火;祈福、起舞、齐出征;在冬捕活动中,多个场景还原肃慎人的冬捕场面——穿着“鱼皮”衣的“鱼把头”领着渔民鸣鼓开祭,展现了肃慎人古老而又神秘的祭湖仪式,近千名演员通过舞蹈再现了数千年前肃慎人在兴凯湖畔的渔猎生活。古老而神秘的祭湖仪式、高亢嘹亮的“起网号子”、1500米的捕鱼大网几十个汉子慢慢拉出冰面……“我们头一天夜里在湖中心下网,用的是五寸网,捕大鱼留小鱼,可保护小兴凯湖的渔业资源。”“鱼把头”付立森说,他在兴凯湖打了30多年鱼。

  现场,52斤的头鱼拍出99.9万价格,当天打出了7万多斤鱼,吸引了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游客争相购买。

  “太震撼了,从没看过冬捕,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鱼,感觉很 震撼,内心很激动。”现场,俄罗斯游客艾米丽说,她和家人特意从俄罗斯来这里感受冬捕的。

  近年来,兴凯湖冬捕节成为当地冰雪旅游的重头大戏,2015年被列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次鸡西兴凯湖冬捕节是黑龙江开展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及“冷水鱼·冬捕季”系列活动,发展黑龙江冰雪经济,推动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活动由鸡西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鸡西市委宣传部、鸡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鸡西市农业农村局、黑龙江省兴凯湖管理委员会,密山市人民政府,鸡西市融媒体中心共同承办。(完)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根据《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所给出的定义,新生儿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符合其中一项的疾病,即可为罕见病。

  科普工作未来如何发力?

  从大风降温预报来看,1月11日至15日,冷空气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将出现8至12℃的降温,其中新疆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东北地区、江汉东部、江淮、江南、贵州等地降温幅度可达14℃至18℃,东北地区中北部、新疆阿勒泰等地降温幅度超过20℃,并伴有4至6级风,阵风达6至8级,新疆山口风力可达8至10级。我国大部海域将有7至8级风,阵风9至10级。

  “客户黏度明显增强了,之前每次下单1个柜的客户,因为用七河的菌棒后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主动帮我们向周围农户推荐,这两天一次下单就是3个柜。目前,韩国市场的订单比2021年同期增加了20%。2022年12月,我们的菌棒几乎处于脱销状态。”卢雪娇说。

  发现迄今最佳半导体材料

  名古屋大学研究团队合成了一种带状分子纳米碳,具有扭曲的莫比乌斯带拓扑结构,即莫比乌斯碳纳米带。构建结构均匀的纳米碳,对于纳米技术、电子学、光学和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功能材料的发展至关重要。

张慈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