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开幕

来源: 中华网
2024-06-25 11:00:27

  61个国家和地区590名技能精英参赛观摩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开幕

  6月23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组委会举行媒体通气会。据了解,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重庆市人民政府于6月24日至26日在重庆共同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相比第一届,本届大赛规格更高、规模更大、影响更广泛、活动更丰富。

  据介绍,本届大赛以“技能合作·共同发展”为主题,共有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的590名技能精英参赛观摩,设置18个比赛项目。其中,世界技能大赛比赛项目共11个,分别是数字建造、物流与货运代理、电子技术、电气装置、光电技术、信息网络布线、花艺、珠宝加工、美发、美容、糖艺/西点;其他比赛项目共7个,分别是汽车技术(新能源)、轨道信号控制技术、无人机装调检修、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物联网安装调试、咖啡制作、互联网营销。

  本次大赛参赛选手共190名,平均年龄22岁。年龄最小的选手15岁,参加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项目。

  把大赛打造成技能“嘉年华 ”

  据介绍,在组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下,我市围绕“技能合作·共同发展”的大赛主题,秉承“开放、智能、绿色、安全、特色”的办赛理念,强化部市交流、衔接联动,全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今年3月,由重庆市政府牵头,组建了由分管副市长为主任、48个市级部门、单位和区县负责人为成员的大赛执委会,设立综合协调、外事活动、技术保障等10个工作组。

  我市建立完善了大赛制度和运行体系,形成三个层级的“1+1+13”系列方案,分别是大赛总体工作方案和大赛执行工作方案,以及外事工作、技术保障、赛务服务、新闻宣传、开闭幕式、展演展览等13个配套方案。

  大赛除了18个正式比赛项目和6个表演赛项目,还配套设置了开闭幕式、“3+3”系列对话交流、城市观光观演、参赛队伍实地考察交流、展示展览等活动,努力把本届大赛打造成有看点、有体验、有互动的技能“嘉年华”。

  我市坚持体现国际范、突出中国风、展示巴渝味,推出大赛吉祥物“岱岱”和“露露”,聘任“渝可”“渝爱”两只大熊猫作为迎宾大使,在轨道交通、城市干道、重点商圈等地滚动刊播公益短片,持续提升大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目前,大赛的场地搭建、赛务安排、技术保障、后勤服务、安全保障等各方面工作均已准备就绪。

  重庆与30余个国家建立合作

  重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促进技能交流合作作为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实施技能领域“走出去”“引进来”合作项目,开展多边、双边技能合作和对外援助,为国际技能交流合作贡献重庆力量。

  一是扩大技能人才“朋友圈”。重庆先后与新加坡、德国等30余个国家或地区政府、行业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引入新加坡“教学工厂”和德国“双元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互利共赢的技工教育国际合作;推动20余所重点职业院校开展中外合作,指导30余所技工院校与外资企业开展国际校企合作;加入中俄、中非、中德等国际职教联盟,互派1000余名教师、学生开展国际交流。

  二是织密技能培训“合作网”。重庆推动重点职业培训机构与新加坡、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开发10余个专业的国际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开展国外优质职业培训机构引进试点工作,建立海外友好学校;建成集在线自学、直播教学等功能于一体的“留学重庆”智慧学习平台,通过平台向泰国、柬埔寨、乌干达等国家进行在线直播教学,助力“走出去”企业海外工程项目建设发展,助推“走出去”企业技术标准输出。

  三是建设技能开发“先导区”。重庆依托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成立国际高技能人才协同促进联盟,探索建设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与德国、芬兰等13个国家相关平台建立合作项目20余个,新建熊猫学院、马达加斯加企业实训基地等25个海外基地,培育国际技能人才1000余名,开展跨境电商认证等1000余人。

  在陈梦家开始整理流失青铜器的民国年间,中国现代考古学刚刚起步,最著名考古发现中,便包括殷墟十五次发掘中出土的数百件青铜器。1939年,司母戊鼎(亦称“后母戊鼎”)在河南安阳被农民意外挖出,这只高1.33米、重达832.84公斤的青铜鼎,是现存的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至今未被超越。如今,它安稳地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地下的古代中国陈列厅,被视为国之重器。

黄龙府曾是金扫灭残辽、

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strong>新年初望</strong>

  《越绝书》“绝”在哪里

  为强化乡村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银川市还深入开展“导师帮带”乡村振兴人才凝聚计划,通过产业推动、团队引领、项目依托等方式服务乡村发展。比如,围绕种植业建立200亩水肥精准灌溉示范点,协助农业企业实施“设施蔬菜精准灌溉施肥成果引进示范推广”项目;围绕奶产业推进蒙牛4500吨高端乳制品项目,实现奶牛存栏量和生鲜乳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6%、44%;围绕适水产业引进高校海水蟹(青蟹)淡化及养殖技术团队,开展南美白对虾套养青蟹养殖技术研发,形成“企业愿投入、技术能落地、人才留得住、产业有发展”的产业科技新模式……

魏信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