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分析师称,我们正处于供应链中断的“新时代”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17 06:36:22

  在经历了2019年新冠疫情流行造成的一系列破坏、持续不断的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如今的60多个国家举行选举的历史性一年之后,供应链管理者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我实际上会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汇丰美洲全球贸易解决方案主管玛丽莎·亚当斯 (Marissa Adams) 在接受视频采访时表示。“我认为(从前的)常态不会再有了。我认为公司现在面临的供应链中断是新常态。”

  供应链中断一直是全球贸易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追溯到连接欧洲、中东和亚洲贸易路线的丝绸之路。然而,当前市场中的公司更容易受到意外全球事件的影响,这影响了他们有效交易的能力。

  根据汇丰银行的一份新报告,今年有几个因素给全球供应链带来压力。产品和全球供应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供应商必须在通胀环境中获得融资。

  某些地理区域的特殊问题也导致船舶改变航线,例如红海的袭击和影响巴拿马运河的干旱。在全球范围内,今年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将参加投票。

  “可以肯定的是,贸易仍然是竞选活动中的热门话题,”亚当斯说,并补充道,“其中一些原因是保护主义、民族主义和其他焦点。”

  供应链的整体视角

  据亚当斯称,COVID-19 疫情给暴露于地缘政治事件和其他脆弱性的公司敲响了警钟。亚当斯说,以前,公司建立供应链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

  “我们已经从一个商品‘及时到达’的世界转变为现在人们‘以防万一’的世界,”亚当斯说,“这确实改变了许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随着企业开始将业务转移到离本土更近的地方,从而增加安全保障,并努力降低供应和运输成本,供应链战略也随之演变,以应对这些新挑战。

  “企业可以考虑的事情是,首先……真正深入地研究他们的供应链,”亚当斯说。“他们在哪里看到风险?他们是否专注于某些供应商,或者哪些国家可能存在更多风险?”

  在拜登政府最近提高关税的情况下,亚当斯还就如何管理与中国商业部门的关系提供了指导,他指出,企业应该全面看待潜在风险,而不是逐个国家地看待。

  “供应链很复杂,即使是在美国生产的产品,也有许多不同的零部件是在亚洲、欧洲和世界其他市场生产的,”亚当斯说。“我们试图与客户讨论的是全面看待风险。不要只看一类产品。你在某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是否存在地缘政治风险?其他国家的运输方面是否存在风险?”

  当被问及供应链问题如何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组合时,亚当斯指出了投资者应该注意的三个迹象。

  首先,她说,要关注高层领导的战略。首席财务官是否经常谈论供应链的弹性?他们是否同时关注风险和成本?

  第二,公司在关键行业和市场的集中度如 何?例如,许多半导体生产都位于东亚地区,但许多公司正试图将这些业务转移到美国,这需要时间。

  最后,亚当斯指出,投资者应该评估一家公司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该公司是否以多元化的方式投资其供应链,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责任编辑:杨淳端

  2022年,青岛、无锡、长沙组成新的“三国杀”——GDP分别为14920.75亿元、14850.82亿元、13966.11亿元,两两之间最大差距不过900余亿元。今年一季度,三城GDP分别为3503.87亿元、3391.79亿元、3468.18亿元,竞争态势趋于激烈。

  根据量子电动力学(QED)理论,电子是没有体积的,但1964年,美国哈佛和康奈尔大学的两个团队,通过实验得出一个意外结果:电子半径为10-13~10-14厘米,也就是说,电子是有体积的,量子电动力学是错误的。

  如果伯恩斯想要在任何程度上恢复与中国广泛且全面的对话,想要在任内成为他所尊敬的赛珍珠女士那样又一座“两国之间‘人民的桥梁’”,那他要做的,也应该像当年的赛珍珠女士一般,去认识中国人民的想法,去承认中国人民的想法,以及最后,尊重中国人民的想法。

  高屹强调,我们要全面对标学习,重点围绕“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的方法和作风,进一步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实效性。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做到沉下身、聊得来、交上心,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求深上更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把“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作为生命力所在,确保作风实、对象实、成果实,在求实上更进一步;坚持过程管控,放大细节、缩小颗粒度,做好事前准备,全面听取意见,经常跟进监督,在求细上更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选准课题、有的放矢,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做深研究、精准解题,在求准上更进一步;坚持目标导向,破解现实难题,解决共性问题,谋划一批引领未来、带动全局的突破性抓手,在求效上更进一步。

  此外,在海外追逃时,由于没有相关规定,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贪官携带财产逃到国外的案件中,中国请求他国司法协助时,外方往往会索要相应的法律文书。

  所以彭博社今天报道会见,还特别在导语中强调,这是几周来全球两大经济体间最高级别会晤,显示在“断然回绝”即所谓“rebuffing”拜登政府多次沟通请求后,北京可能会同意进行中美间更多高级别对话。但美国如果不能正视中美双边关系痛点所在,尤其是在两国关系不可逾越的底线红线问题上,不切实纠正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人做派,那么中美实现乃至保持高级别沟通对话的基础,是很难存在的,中美要打破关系寒冰,同样很难指望。从现在的态势发展看,中美关系要真正破冰可谓压力山大,而且美方还在持续“制冰”。最近的一个观察窗口,无疑是月内将在日本召开的G7峰会。现在美媒已经在放风造势了,拜登将在参会之际,有意裹挟更多盟国伙伴对华搞所谓AI技术围堵。更令人警惕的是,美方会否继续推动怂恿G7成员国炒作乃至干涉台海议程?

程鸿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