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家何冀平:从北京到香港,从京腔到粤语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14 18:09:33

  中新社北京3月29日电 题:剧作家何冀平:从北京到香港,从京腔到粤语

  中新社记者 高凯

  三部舞台剧、两部电视剧、一部电影,29日,何冀平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谈及自己正在进行的创作,这位著名剧作家表示,“这些全是香港与内地合作的项目。”在她看来,从影视剧作到舞台演出,香港与内地的合作都应得到积极推进。

  当日,中国作家协会“万水千山总是情——欢迎港澳作家回家”活动在此间启动。何冀平在发言中说:“到香港35年,我多了一片故土,是京港两 地的文化滋养了我的创作。”

  何冀平当日透露,自己当年的成名作、话剧《天下第一楼》的粤语版即将开启在内地的巡演。

  一个纯京味儿的舞台故事完全以粤语演绎将呈现出怎样的风貌?“它很特别,我的剧本本身没有变动,但完全使用粤语表演,比如‘算账’都变成了‘买单’。”何冀平认为,在香港年轻导演的创作下,粤语版的《天下第一楼》别有一番风味,而其内核丝毫未变,无论粤语还是北京话,观众都能从中品出“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的个中滋味。

  谈及自己近期参与创作的多个作品,何冀平表示,香港与内地的合作是佳途。她以电影为例称,一段时间以来,香港电影经历了繁荣后的颓势,“这背后有很多原因,缺乏统筹、思想深度不够等等,我认为与内地的合作恰恰可以弥补。”她指出,另一方面,香港电影制作团队的国际视野,在制作流程、技术上的成熟,对于内地电影也是一种补充。

  何冀平表示,目前香港与内地在影视剧制作上的合作已经非常广泛,接下来,在舞台演出上的合作也将得到推进,“这些方面,我在从自己做起。”

  初到香港的何冀平曾与著名香港导演徐克联手,以一部《新龙门客栈》为华语武侠片开创新路,对于近些年来武侠片在华语影坛地位的逐渐下滑,何冀平当日直言,对于创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作为武侠片核心的侠义精神与现代人心理需求的契合点,“武侠片想要再度焕发生命力,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

  广西商务厅提供数据显示,2022年,广西持续推动与东盟经贸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对东盟进出口额2811.1亿元人民币。其中,对菲律宾、新加坡、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缅甸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28.4%、99.1%、88.3%、73.8%、68.6%。

  一辆车斜着往路边一插,游客从车上下来,走向路中间,在唐古拉山口的标志牌处摆起了造型。看着行人径自走在国道中间,旦增塔钦赶忙提醒,让他们抓紧回到国道两侧。

  在高原上绽放青春年华

  但令记者印象最深刻的,仍是金性勇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负责收外文样稿,买资料书,打印、寄出校稿等工作……但他从不以自己多年的苦心自居,其最惯常提在嘴边的,始终是儿子的翻译事业。

  在世博会博物馆馆长刘绣华看来,在世博会博物馆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体验年三十,是古井贡酒对中国年文化、中国年酒文化的一次生动融合。

  《中国乒乓》的整个制作期差不多有五年,所有演员进行了将近一年的训练,从体能、技术到内心素质,都要尽可能贴近角色。喜爱运动并酷爱乒乓球的俞白眉表示,电影里有大量的竞技镜头,“我曾经看到其他国家一些体育电影,里面大量用人的半身,我说‘这个绝不行’,中国人对乒乓球的理解,是绝对禁止只看运动员的挥拍动作,我们必须来真的,必须要苦练,做有针对性的苦练,在其中也找到了很多拍摄体育电影的方法,确保每一颗球真实、有劲,非常感谢所有来参演的演员以及戏外给予辅导的运动员,他们愿意为这部电影真正好好拍摄,并且做了那么久的练习,扛了过去,让我们保证能把精彩的镜头全部拍下来。”

黄家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