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新州赛区预选赛悉尼举行

来源: 红山网
2024-06-02 17:40:45

  中新社悉尼6月2日电 (顾时宏 王心怡)由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主办的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新南威尔士州(简称新州)赛区预选赛6月1日在悉尼科技大学举行。

  本次比赛以“天下一家”为主题,汇集来自新州各大学的多位参赛者,他们热情地展示了对中文的热爱和理解。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参赞衔领事林晓青在致辞中表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汉语桥”比赛不仅是全球中文学习者的盛会,也是全世界青年学习中文、进行文化交流和友谊沟通的重要平台。

  当天的比赛中,来自悉尼大学的韩裔澳大利亚学生约翰·查摘得桂冠。他背诵了北岛的《回答》并展示了自己的书法技艺。他在接受采访时 说:“作为第二代移民,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成长,中文不仅是我学习的一门语言,更是我理解中国和世界多样文化的桥梁

  第二名的获得者是来自西悉尼大学的图·阮·崔安。她16岁开始自学中文,翻译中文文章。她在比赛中朗诵了李商隐的《锦瑟》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用她独特的情感和精确的语言掌控赢得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评价。

  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哈米什·戴维森-麦克劳德获得优胜奖。通过朗诵《沁园春·长沙》,他向观众展示了对中国文化与美景的赞叹。他说:“通过这首诗,我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国山水之美,以及中国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这不仅增加了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这片伟大土地的愿望。”

  林晓青表示,期待更多丰富的中澳合作,推动多彩的语言文化交流项目。她鼓励更多年轻人学习中文,亲自前往中国体验和观察,成为两国友好关系的桥梁。(完)

  尽管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包括日本在内的多国科研人员都在为研究和保护大熊猫而努力,比如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界几乎无人不晓。1980年,他接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委托来到中国参与“熊猫项目”,与熊猫专家胡锦矗等中国同事一起,在四川的深山竹林里进行了长达5年的熊猫研究,通过无线电监听、山林徒步,追踪和观察野外大熊猫,深入研究大熊猫吃过的笋和竹子。

  但一些企业要推广机器换人也存在技术难点。以门业为例,由于防盗门不像保温杯等产品标准化,每天要生产几百个不同批次,每个批次里还有各种规格型号,机器难以制造几千种不同类型的门。

  曾少群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一个关于托育的细化政策,列出收费等方面的参考标准,目前仍是以各地摸索为主。“我们一定注意不要走幼儿园走过的弯路,应尽快把托育机构的性质有个明确的定位。”柳倩说。另外,托育老师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很高,国内还缺乏一套成系统的托育教师培养体系,这方面也应进一步加强。

  “日语‘卡哇伊’这个词在世界上广为人知,日本人对‘可爱文化’的喜爱之情非常强烈。”砂帆子说,大熊猫圆圆的,喜怒哀乐一目了然,一举一动可爱炸裂,深深激发了人们心中对可爱事物的向往。“追星”大熊猫超过30年,香香让她“沉迷到了极点”。

  亚历山大·扬科维奇,1972年5月6日出生于塞尔维亚。球员时期曾效力于贝尔格莱德红星(塞尔维亚)、ASC悉尼(澳大利亚)、AS瑟堡(法国)等球队。

  四是对以配偶房产(或本人与配偶共有房产)申请入户的情况增加了有关约束条件,要求在年度申请截止之日婚姻仍在存续期内,且在年度申请截止之日往前计算,夫妻婚姻关系连续满两年。

黄美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