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条预制菜渐成规模 “专属浪漫”走出潮汕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5-30 10:18:23

  中新社汕头4月6日电 题:粿条预制菜渐成规模 “专属浪漫”走出潮汕

  中新社记者 李怡青

  “一份海鲜粿条汤,要下花蛤、肉丸、虾丸、墨斗丸、鱼皮胶和鱼册。”“一份牛肉丸粿条汤,放生菜!”……这些呼喊式的下单对白,每天在潮汕各地食肆中不断重复。潮汕人离不开粿条,如何让这一独属浪漫走出潮汕,是当地在思考的问题。

  潮汕粿条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研磨成米浆后,摊置成薄层,经蒸、晾后切成一指宽的条状,可烹煮成主食,是当地百姓家里经常食用的米制品。

  日前,汕头市出台《汕头方便粉产业化发展行动方案》。汕头市多家食品生产企业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创新生产汕头粿条(方便粉),并实现粿条(方便粉)品质化、集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汕头市工信局副局长郭鹏程称,粿条作为汕头特色食品,一直以来以堂食为主。现在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大力推动粿条(方便粉)产业的发展,希望通过5年时间,能够达到全产业链6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规模。

  融入潮汕口味的粿条(方便粉),既有备受民众喜爱的“潮汕牛肉粿条”,也有以卤水口味为卖点的“潮汕粿汁粉”。口味融合传统与时尚,以崭新、便利的形态打开汕头美食产业发展新模式。目前,已有16家企业推出35款粿条(方便粉)产品。

  汕头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卡迪称,想带粿条(方便粉)回国分给我的朋友们和家里人,让他们也尝一下中国的潮汕菜。

  “记得在国平路有家大观园粿条面店,可选择肉饼、铁铺肉丸、豆芽、生菜粿条汤,在物资缺乏的年代,吃上一碗粿条汤真是太美味了。”6日,现居澳大利亚的潮汕籍乡亲陈炳钦说,年少时期的粿条汤味道让他至今难忘,如今买到粿条 方便粉带到海外去,太方便了。

  “我在汕头读高中时,最喜欢去复合埕吃碗牛肉粿条汤。”现在广州工作的汕头“95后”小伙陈禹霖说,如今他每次回汕头都会特意过去品尝一番,回味一下当年的味道。

  广东集味村食品有限公司营销策划经理辛宰勇说,随着现在食品工业化和冷链技术的发展,很多技术都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所以推出了速食粿条(方便粉)在汕头和各地的众多商超、便利店渠道销售。

  如今,汕头方便粉(粿条)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形成集生产、销售、冷链、包装、装备等于一体的预制菜产业生态圈,同时,当地借助丰富的华侨华人资源和海外市场紧密相连,向世界展示潮汕“专属”味道。(完)

  “但是,手术成功率可能只有10%”,黄焕雷指出,患者众多脏器衰竭,插管涌血痰,持续血透,胃肠道出血等,更麻烦的是患者血小板只有4万(正常10万以上),肝功能衰竭至凝血极差,手术要面对一动就出血无法控制的风险,心脏停跳手术可导致血管堵塞等两难境地。

  1月3日的北疆大地寒风呼啸,气温低至-25℃。陆军开训动员大会结束后,第78集团军某旅合成一营官兵迅即奔向战位,转入战斗状态,驾驶铁甲向“敌”防御阵地发起冲锋。坦克、步战车呈战术队形隐匿于雪野,疾驰而进;侦察、工兵、通信、火力等各兵种协同联动、轮番上阵。短短数百米冰雪路上,冲击与反冲击、压制与反压制、夺占与反夺占的较量不断上演,指挥员快速对战场态势进行分析研判,果断决策。据该旅领导介绍,今年开训后,他们改变过去从专业基础学习到实装操作训练的做法,以战术对抗演练形式拉开新年度军事训练大幕,让合成营互为对手、沙场角力,机关严格按打仗进程进行嵌入式导调,全程不设脚本,锤炼营连一线指挥员战场指挥力、应变力,立起实战实训的鲜明导向。与此同时,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与“蓝军”展开激烈对抗,拉开新年度实战化练兵序幕。在西藏军区某旅,官兵们组织轻武器实弹射击、战场救护等数十项课目考核,将开训与“开考”结合起来,提升部队打赢本领。新疆昌吉军分区改变冬季在营训练模式,将部队拉到野外进行连贯考核演练,区分不同阶段构设逼真战场环境,全面检验部队训练水平。

<strong>  社区医院成为防重症重要屏障</strong>

  <strong>强服务</strong>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本届双年展总策展人张子康说,本届双年展展览策划从新疆人文特点和未来前瞻的开放优势出发,着眼于新疆发展的未来蓝图,以“开放”“交融”“生态”作为此次展览策展的关键词,通过一场国际高级别的艺术对话,探索、试验与展望新疆未来的文化艺术生态、新疆对外文化交流以及地区文化内涵提升。

  加大智能物流技术下沉,助力农产品上行。

郭睿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