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文化大数据库正式上线 助全球苏迷“拾贝苏海”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09 17:46:44

  中新网眉山6月8日电 (记者 贺劭清)为方便全球苏迷“拾贝苏海”,四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联络29家研究机构、历时6年,围绕中国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简称“三苏”)打造的三苏文化大数据库8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主会场举行上线启动仪式。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全面收录并整合了三苏文化相关数据12.5万条,其中包括三苏文学作品1.1万余篇,数字图书1.4万余册。

  据了解,四川眉山三苏祠是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祠内供奉陈列三苏塑像及苏家遗迹,收藏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汇聚了东坡行旅、三苏图谱、三苏作品、学术论文、数字图书、可移动文物、陈列展览、遗址遗迹等12个核心板块,可以为全球苏迷提供检索、查阅、赏析、探索、研究等数据服务。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介绍,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三苏文化大数据库成功打破了三苏文化在地理及空间层面上的数据壁垒,构建了一个无界的信息共享平台。该数据库还围绕苏轼的生活轨迹、亲缘关系、同僚交往以及研究领域,精心绘制了三苏图谱,并通过关联笔记等形式,多维度实现信息的深度互融互通。

  虽然三苏文化 大数据库正式上线,但该数据库的建设并未止步。目前,四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已向中国多处三苏遗址、遗迹地发出共建共享数据库的邀请。(完

在昆山境内,

  最让刘新未触动的,是在一个雷场守炸药的经历。

  上世纪70年代,当艾伦·霍恩布卢姆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监狱系统担任文化教员时,他立即注意到高墙后面一些不寻常甚至令人不寒而栗的事情:在位于费城东北部的霍姆斯伯格监狱里,许多囚犯的背上“打着补丁”或裹着包扎纱布。霍恩布卢姆后来惊愕地发现,这些人是该监狱长期人体试验活动的“小白鼠”。

  国际数据公司(IDC)等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68百亿亿次/秒(EFLOPS),超过通用算力规模;预计未来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2.3%。“智能算力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智算中心适应产业需求的变化,提供一种更好更新的计算力供给模式。未来,智算中心将成为智慧时代主要的计算力生产中心和供应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认为。

  “前方遭‘敌’火力打击,如果绕道将贻误战机……”高鹏认真分析后决定,用绳索牵引横越的办法强行通过壕沟。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 吴韦人: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分行业、分区域开展“百场千企”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活动,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开拓市场。

陈惠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