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好人”王楚松:“只留吃饭钱,其余捐出去”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05 00:40:33

  中新网娄底1月17日电(冯兵田 赵冠豪 陈敏)弟弟、弟媳临终前托孤,他一生未婚,咬牙将三个侄女抚养长大,并帮弟弟还清生前债务;自己苦却看不得别人受苦,从牙缝里省钱帮助更困难的人,只为感恩淋雨时有人“撑伞”……他就是湖南娄底双峰县梓门桥镇新犀村72岁村民王楚松。

  20世纪90年代初,王楚松的弟媳和弟弟先后因病去世,留下三个侄女,最大的9岁,最小的仅3岁。弟弟临终前托孤,尚未结婚的王楚松含泪答应,毅然挑起抚养3个侄女的重任。

  一下子多了三张嘴吃饭,身无长技的王楚松不惜力气,起早贪黑,艰难地挣着每一分钱。2包水泥100公斤,身材瘦小、体重仅有120斤的王楚送咬着牙,将水泥从1楼挑到7楼,一趟趟往返,肩膀磨出屡屡红血印;中午吃完午饭,工友们会打个盹,王楚松却趁机捡拾废弃的水泥袋,只因一个袋子可以卖6分钱。

  包鱼塘、喂猪、拖板车、挑红砖、下煤窑、做藕煤、耕作4亩多田……凡是在农村能挣钱的活计,王楚松都尝了个遍。曾有人上门表示愿意收养一个,减轻其负担,王楚松想到弟弟弟媳的托付,断然拒绝。

  1997年开始,三个侄女陆续升入初中,家里开支陡然增大。这时,一些社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资助三姐妹上学;学校和班级老师也多次发动捐款,让她们顺利完成学业。面对好心人的慷慨解囊,王楚松感激不尽。他把每一笔爱心款都记在账上,记在心里。

  待侄女们刚长大成人,生活的压力卸下一丁点,王楚松就想到要将弟弟生前建房和治病借的钱还清。弟弟曾借过村民王佑喜45元钱用于治病。适逢王佑喜已离世,王楚松多方打听,找到其儿子“借一还十”。其儿子表示这钱是村民间的互助,属于捐款,坚决不肯收,王楚松却“霸蛮”要他收下。

  淋过雨的人,格外懂得为他人“撑伞 ”。2006年,王楚松获悉涟源一个杨姓骨结核病人家境困难,便把侄女给其过年的2000元寄给了对方;2015年,双峰梓门桥镇的彭某因小孩患病,无钱医治,王楚松为其送去了2000元......据粗略统计,从2006年至今,王楚松共捐款3万余元,帮助其他困难群众和贫困

  作为一名五保户,王楚松经济上并不宽裕,且长年患有风湿等疾病。如今,他家唯一值钱的电器就是一台老式电视机和电风扇。寒冬时节,他身上还是一件衣领和袖口都已磨损破旧的军绿色外套。“我们想多带他出去旅游,可出去过两次后,他就不愿意了,说是浪费钱。他节衣缩食,只给自己留了吃饭的钱,其余的钱全部捐出去了。”二侄女王华说。

  2018年2月,王楚松被评为湖南省“诚实守信”好人。在他的影响下,三个侄女以伯父为榜样,独立自强,乐于助人。王华说:“每次遇到捐款我都会在能力范围内多捐些钱,平时也会给有需要的老人送些日用品,周围人有困难,我们也会去帮忙。”(完)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李亮认为,基础研究中有一类,短期内看不到任何未来的应用场景,比如寻找质量的来源或正反物质不对称起源,这些问题是关乎宇宙发展和演化的终极问题,不能用简单需求去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向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目前过于强调“自由探索和需求导向”的二分法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解:自由探索型的基础研究是漫无目的的,实际上,其目的是构建新的科学知识体系。

  无独有偶,除深圳楼市外,上周也有市场消息传出上海二手房核验价和“三价就低”疑似有所放松。上海某股份行个贷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并未收到政策变动相关通知,目前仍按照原有政策执行。但是从去年开始,部分地区二手房涉税评估价较之前有一定提升。

  庄辞是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科研处处长,负责研究所的科研管理。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来说,科研人员申请最多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面上项目,资助周期是4年,一共可拿到约60万元的项目经费,平均每年就是15万,“这意味着一个博士后的工资可能都负担不起”。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已连续多年在两会上呼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他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研究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些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但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差距。

  这种“雇佣军模式”带来的直接副作用是:项目选择方向的失衡和错位。站在科研单位角度,其对主要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路线选择缺乏决定权,自身也没有足够资源布局。“有时单位想上的项目没有被批准,不太想上的反而被批准了,感觉项目能否被批准有相当大的随机性,所以干脆就把所有想做的、不想做的,着急的、不着急的项目都一口气报上去,看哪个能中。这就是为什么基础研究多年来的经费使用效益低下,因为选题并不是最好的,只能出小成果,出不了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前述基础研究所所长说。

  “说到促进消费,过去大家希望政府多发一点消费券,现在是打造优质的消费环境更关键。”在叶青看来,外地一些走红、受到消费者追捧的旅游城市,都是将消费环境做到极致,有了好的消费环境,有了好的产品,大家才会来。“所以我建议武汉的政府、企业和市民,三个方面联合起来,共同打造全国最好的消费环境,为加快城市发展努力。”

吕显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