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国年|福建连城璧洲古村游龙灯闹新春

来源: 36氪
2024-06-18 11:55:54

  中新网福建连城2月11日电(黄水林 江云华 池啟浪)2月10日,正月初一晚,迎着华灯初上,在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莒溪镇璧洲村,龙灯巡游活动热闹上演,人们用沿袭了800多年的古老民俗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门前点亮灯笼汇聚天后宫。咚咚咚、啌啌啌……随着铿锵的锣鼓声与壮汉的呐喊声响起,龙灯巡游活动正式开始。锣鼓、灯箱队开道,3米多长、3米多高的龙头高高地抬起,数百名村民抬着各种造型的灯笼从天后宫鱼贯而出,大小游龙尾随其后,浩浩荡荡地穿行在村里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整个队伍长达200多米,放眼望去,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在龙灯巡游活动现场,人随龙动,一盏盏色彩绚丽的璧洲花灯与文昌阁、天后宫、永隆桥等古老建筑辉映成景,游行队伍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燃放松香、喜炮齐鸣、礼花绽放,引来众多村民游客围观,纷纷举起相机、手机拍照留念。

  游灯笼是璧洲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完整保留着南宋时期的灯笼制作的精湛技艺和出游规制 ,是从南宋户部尚书“吴十六郎公”南迁到璧洲开基后,一直传承下来的民俗活动,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璧洲灯笼也颇具特色,采用纯手工“万字眉”,上中下三层,左右两侧,一版灯笼多达20多盏灯。

  “今年的灯笼有60多节,由每家每户各负责一节,如果一人完成需要15到20天的时间,造型也非常多样。”璧洲游灯笼市级非遗传承人林莺萍介绍说,灯笼四周写着祝福语,其中十二生肖灯笼和村里特色建筑永隆桥、天后宫、文昌阁、永兴庙造型的灯笼格外引人注目。

  “舞一个,舞一个!”龙灯巡游最精彩的环节莫过于最后的“圈龙”。伴随着鞭炮烟花齐鸣,铿锵锣鼓喧天,龙灯队开始滚龙,一条龙在村部广场上飞舞盘旋、翻腾穿梭,时而俯冲,时而腾跃,变化万千。广场四周人声鼎沸,节日喜庆气氛被推向高潮。

  “我特地赶来现场看花灯,既能感受浓浓的年味儿,又领略了连城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游客池琳琳高兴地说。

  为了更好地传承“游灯笼”民俗文化与南宋灯笼制作技艺,璧洲村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和二月初一、初二会进行“游灯笼”民俗活动。2018年,璧洲“二月二”游灯笼被列入龙岩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从2016年起,璧洲村已连续举办了四届灯笼文化节,游公太、闹春耕、舞狮、宋服走秀……内容丰富多彩,吸引了八方宾客。

  “我们璧洲村还积极发动党员干部、村民群众、优秀乡贤、企业家等多方力量,不断做好民俗文化传承创新。”莒溪镇璧洲文物管理委员会会长林家新说,今年是龙年,该村特地在年初一、初二增加举办龙灯巡游“游灯笼”民俗活动,让返乡游子、外地游客能够感受浓浓年味。(完)

  <strong>郑永年:</strong>我们这一代差不多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留学西方,所以有一个比较。我们对学术的思考是离不开环境的,例如待在美国,可能会受美国的意识形态影响,现在美国大学里留下来的(华人学者)也是从西方的观点看中国大陆、看台湾、看东亚。无论是意识形态、文化影响,还是学术范式,你待在纽约、伦敦,还是会站在纽约、伦敦的角度来看东亚、看中国。所以为什么反思西方,很多人都是回到了自己的故土以后,例如云汉回到台湾,我们回到中国大陆,回到东亚社会,就会有比较的情况。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银川2月8日电 (记者 杨迪)2月8日,宁夏遭遇入冬以来最强全区性降雪天气过程。

  该研究认为,其中,亚洲(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高山地区和安第斯山脉(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人口面临的威胁最大。冰湖溃决洪水的全球暴露人口中,超半数集中在印度、巴基斯坦、秘鲁和中国四个国家。

  (二)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者,始终保持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地方非遗与文旅融合的路子。”张靖称,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众多非遗项目的传承想要走得更长远必须要抱团发展。

  近年来,随着大量保存质量更好标本的发现,对其更准确的分类厘定成为可能,进而为研究该类化石的生物学属性、古生态及谱系演化提供更多新信息。

徐文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