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团队守护广西传统村落 “黑科技”让民族文化“活”起来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03 09:05:14

  中新网柳州6月2日电 题:“95后”团队守护广西传统村落 “黑科技”让民族文化“活”起来

  作者 陈柳艳 梁显飞

  日前,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 治县程阳八寨景区里一处原本废弃的场地,已成为侗族木构建筑博物馆。每逢节假日,这里更化身为“网红”打卡地。

  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的背后,有一支以“95后”“00后”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创新创业队伍。他们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的“百疆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团队。

  该团队在老师们的指导下,8年来走遍桂北地区民族村寨的山山水水,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并利用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GIS和BIM数字建模等先进的“黑科技”,参与到古村落保护和开发,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团队负责人林俊,是一名来自黔东南侗寨的“95后”。由于自己是侗族人,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跟随学校科研团队进行“传统村落研究与保护”时,他便决心致力于对民族村寨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

  林俊日前介绍,2018年1月,他与同班三名同学一起,申请注册一家以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公司,开始面向地方文物部门、非遗保护中心承接古建筑的测量测绘、非遗保护传承数字化和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等业务。

  林俊表示,传统村落的空心化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大难题。2021年,程阳八寨为加快5A级景区建设,决定新建和改建一些文旅场所。“当时,景区内有一个传统木构建筑框架荒废多年。”林俊回忆。

  经过与景区管理方多次研讨,该团队决定按照侗族传统营造的方式,建一个小型侗族木构建筑博物馆,让其成为面向游客和学生研学的景区,也是传播侗族木构建筑文化的场所。“只有让村寨活起来,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林俊说。

  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后,他们助力程阳八寨5A景区申报,相继完成侗族木构建筑博物馆、银饰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空间设计。让寨子里有了越来越多的新地标,也让越来越多游客走进村寨“打卡”。

  这一年轻团队还利用“黑科技”,制作完成广西“云上民族村寨”工程三江14个村寨的数字化模型和非遗信息。游客点击进入系统,不仅可以浏览完古建筑简介,还能走进古建筑,360度观察每个细节。并且可以跟着无人机的视角俯瞰整个村寨,比实际探访看到的内容还多。

  在林俊的影响下,“95后”洪晓旭和“00后”唐宣民、曹源源等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学弟学妹们不断加入进来,更多年轻人参与文化遗产守护工作。如今,该团队已对36个传统村落、100多座历史建筑、54项非遗项目进行调研和影像记录,建立150多人的非遗传承人档案。

  “今年,我们收到缅甸官方邀请,计划在7月前往缅甸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交流与服务。”该团队成员唐宣民介绍。他表示:“要把做活文化遗产的理念和技术带到海外,服务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完)

  多位教练员、足球解说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5年,李铁在执教一支中甲俱乐部球队时,连续多场比赛赢球后,成功冲超,曾被业内质疑涉嫌打假球,但此事至今未有官方定论。

  [温馨!#航天员在空间站拍完合影一起吃早饭#[哈哈]]今天7时33分,“神十四”航天员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胜利会师”的两个乘组一起拍下#中国空间站6人合影#!大家手拉手~“123!”“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还有下个环节~“我们也给你们准备好了热腾腾的早饭,一起享用!”

  同时,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和北抬,为低纬度地区的暖湿空气向北输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暖湿空气与来自极地地区的冷空气相遇,引起了部分地区的降水和降雪天气过程。

  从全国来看,截至11月27日,共3万多确诊病例,其中重症100多例。常继乐指出,现在提高老年人全程接种率和加强针“非常必要、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此外,孙春兰充分肯定基层工作者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她特别提到,希望加强政策学习,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执行防控措施,规范操作、不变形不走样,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帮助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就医用药等急难愁盼问题。

  但好产量并没有带来好销路,因疫情因素、市场消费量下降等原因,萝卜集中上市后遭遇滞销,曹先生和当地其他菜农一样,即使价格低点,也盼望能尽快销售出去。

袁涵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