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湖南新田发展桑蚕种养 织就致富新“丝”路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22 00:39:35

  中新网永州6月21日电(肖亚湘 舒少君 郑时仁)夏日清晨,湖南永州市新田县三井镇茂家社区桑叶飘香,72岁的李启成带领村民们采桑、喂蚕。

  “以前从未想过,我这个年纪了,还能有班上,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从农民到产业工人,李启成一脸自豪。

  2023年,从事桑蚕全产业链生产、加工及产品销售的湖南英澜桑业有限公司在茂家社区建立小蚕养殖基地,探索村企联姻、小蚕共育模式,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方式,打造集小蚕孵化养殖、研学、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种桑养蚕产业链。

  该公司聘请村民任共育员,采取工厂化、集约化方式集中养育小蚕,再交由合作 蚕农喂养,为三十多位村民长期提供桑叶采摘、喂蚕、清洁蚕房等就业机会。

  共育后的小蚕发育整齐、发病率低,只需喂养20天左右便可结茧变钱。基地负责人李启美算了一笔经济账:“280个到300个蚕茧就有一斤,按照现在三十多块一斤价格,收入很可观。”

  茂家社区小蚕养殖基地还发动30余户家庭流转土地种植桑叶,公司派遣技术员全程跟踪指导,待桑叶成熟后统一收购,把产业链上更多利润留给村集体、留给农户。

  产业有效益,群众有奔头。近年来,新田县积极探索“桑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向上延伸桑树种植、小蚕共育、大蚕养殖,向下对接蚕丝加工企业,形成上下游充足稳定的供给渠道。

  在新田县新圩镇程家村的一间蚕房里,一只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躺在蚕架上,负责人郑丽和村民分工协作,给蚕宝宝喂食桑叶,待蚕吐丝成茧,就会被运送到工厂,制作成蚕丝被。

  此前,郑丽和丈夫一直在外务工,回到家乡后把目光投向了桑蚕产业,以“公司+农户”模式免费提供苗木、肥料,发动村民种植200余亩桑叶,每批养蚕二十多万只,并和几名养蚕户一起开设了蚕丝被加工厂。郑丽还利用自身资源,定期在村里举行种桑养蚕、手工制被等技术培训,让十几名群众通过种桑养蚕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

  目前,新田县通过政策帮扶、资金扶持、技术引导,探索出“豆桑套种”“玉米桑套种”“蔬桑轮种”等发展模式,推广桑树种植1万余亩,100亩以上的标准化桑蚕种养基地20余个。(完)

  刘巷村驻村辅警向新敲开村民家门,顺手搬了张小凳子,坐下话家常。

“火旁(bàng)”源于鞭炮爆炸声

  “小鸭爱漂流”·跨琼州海峡挑战赛由镇海(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由海口市皮划艇协会、四川省帆船冲浪桨板运动协会、日照市帆船帆板运动协会、青岛市赛艇皮划艇运动协会、南京市帆船帆板运动协会、连云港市帆船协会指导,每年举办一次,力争成为无动力跨海规模最大的民间航海赛事。(完)

  1月28日,山西省下发《关于进一步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的通知》,推出14条具体举措,涉及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优化汽车使用环境等6个方面。

  对于“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全国台企联副会长李慈雄以自己的企业为例指出,台商应探索在大陆如何抓住机会转型升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这不只是信心,更付诸了长期的铺垫与规划。他还希望,两岸经济交流之外,也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与情感交流。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济南2月5日电(赵晓 孙婷婷)包元宵、猜灯谜、踩高跷、划旱船……连日来,山东多地轮番上演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和民俗文化活动,欢庆元宵佳节。

曾尧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