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的火与美

来源: 极目新闻
2024-06-17 08:34:21

  马面裙出圈了。从春节期间订单的暴增,到眼下“春季第一条裙子”,新中式穿搭分外抢 眼。不禁让人感叹,时尚的尽头是新中式。

  何为新中式?其实并没有精确的定义。在消费者看来,新中式是将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下审美潮流相结合,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新风尚,其既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需求,又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新中式火在市场。

  从生产端看,马面裙的主产地山东曹县今年前两个月的销售额接近5.5亿元,工厂为赶制订单,“缝纫机踩冒烟了”。浙江嘉兴海宁市许村镇几百台提花机同时轰鸣,一天就能产出3万多米布料。

  新中式更火在文脉深处。以马面裙为代表的新中式服装成为“爆款”不是偶然,是消费者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背后是长期以来文化自信的积累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有网友将新中式的走红称为“血脉觉醒”。如今,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人们愈加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传统“宝藏”被挖掘创新并再次活跃。从电影《长安三万里》到春晚节目《年锦》等,吸引人们的不只是新中式与生俱来的诗意,更是深植于血脉中的中式追求。尤其是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代的年轻人,得益于更开阔的视野,他们有平视世界的底气和自信,对“中国式审美”充满自豪,也能以更平和的心态理解不同文化的美。

  “我们愿意为马面裙买单,一个重要因素是看重其背后所承托的文化价值。所谓的血脉觉醒,就是对传统文化和审美的认同。”职场白领罗惠最近被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照片种草下单了马面裙。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中式等国潮产品的不断涌现,离不开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协作。齐全的产业链、密切的分工协作和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短时间内形成时尚潮流。以马面裙生产为例,从设计、生产制造到衍生周边等,完备的产业链搭配先进的柔性制造,让传统制造企业有了更大的灵活度,不仅可以对时尚风向、市场喜好迅速作出反应,也可以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也给传统产业带来了新机遇。2023年下半年,感受到马面裙日益升温的风向后,海宁市许村镇原本生产窗帘、墙布的企业纷纷转向生产马面裙面料。

  立足时代之新,发掘传统之美。不只是服装,从新中式茶饮到新中式点心,新中式流行的浪潮接连涌来,掀起一波波消费热潮。其间,人们可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无限可能。“传统文化有很多鲜活的打开方式,人们可以从服饰、家具等形态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美学魅力。”汉服爱好者小莫说,传统文化并非曲高和寡,要融入火热的现代生活中,与时代产生深度“链接”,才能传下去、火起来。

  除了人才,有企业也从永康外迁到周边地区,“永康的房租太贵了,同样是1万多平方米厂房,在永康可能要贵50万元以上,道路也相对拥挤。”

  公办园去年“补录”了好几拨,让王莉很崩溃,“它一补我们就缺孩子,刚招到两个孩子,又被对方弄走了三个”。最后统计发现,她所在的幼儿园,有意向报名的孩子中,有60多个都被“抢走了”。而且,她注意到,离公办园越近的民办幼儿园,受的影响越大,她和另一所周边的民办幼儿园园长交流,对方说,更早的2021年,就明显感觉到生源被抢的情况。

  永康被称为“中国门都”,以门业为例,10年前,在防盗门生产的一线,有大批工人等着做“转印”。转印是防盗门生产的工序之一,工人在门和门框上涂上底粉,粘贴转印纸,把图案印在门和门框上。在过去,从事这项工作的多是女性,现在这批工人步入中年,却难等到接班人。车间工作相当耗损身体,有些员工即使满意这份工作,但到了年龄,身体实在干不动了,也不得不放弃。

  在过去,哈尔斯工厂的流水线上密密麻麻都是人,现在人员精简,生产工序也逐渐“由长变短”。吴兴介绍,通过工序整合,在不影响成品的前提下,流水线上的工序减少,所需工人数量减少,生产效率也得到提升。

  去年3月起,地处北京房山的北京凤凰禾童幼儿园执行园长张裕欣感到了幼儿园招生的寒意。往年3月到8月,她每天都会接到大量咨询和报名电话,很多家长还要给孩子排队等位。到了2022年,她“清闲”了不少,咨询电话减少了50%以上。9月开学时,原计划招生四个小班,只开了三个,其中两个还没有满额,第三个到10月时才“勉勉强强开了起来”,张裕欣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本轮高校人事调整中,有多人从厅级岗位晋升到副部级岗位。比如,新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等,职务后都备注有“副部长级”。

刘育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