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浑源:解码文化基因 激活发展动能

来源: 杭州网
2024-05-30 14:48:18

  中新网大同5月29日电 题:山西浑源:解码文化基因 激活发展动能

  作者 吴琼 杨静

  北岳恒山、悬空古寺,让世界为之赞叹;人种天养、道地黄芪,让中华瑰宝源远流长。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解码文化基因,激活发展动能。

  千年芪乡领悟黄芪文化

  浑源县被誉为“中国黄芪之乡”,是“正北芪”原产地,黄芪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期就有黄芪种植的记载。2023年5月,浑源恒山黄芪栽培系统成功列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走进浑源黄芪文化园,厚重的中药文化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入口处,“金井玉栏菊花芯,皮松肉紧气药王”,一张完整的黄芪植株图呈现眼前。黄芪博物馆内,展台上的文献将浑源黄芪的前世今生、药食价值、涉芪古方等清晰标示,循着这些记载,一幅恒山芪农培植、刨挖、加工黄芪的图景徐徐展现。

  近年来,浑源县持续推出创新举措,推动黄芪产业发展。出台黄芪种植、加工的补贴政策,建设黄芪文化园,推动浑源黄芪走向高端化。同时,当地在传承传统加工技艺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现代先进加工工艺和技术,开发黄芪系列产品,延伸黄芪产业链。

  为扩大恒山黄芪在港澳及海外市场影响,助推黄芪产业发展,近日,浑源县在香港举行“山西恒山黄芪数字化升级发布会”;在澳门举行“浑源县恒山黄芪认证标准数字化技术国际转化落地澳门横琴宣介会”。

  古风古韵延续历史文脉

  坐落在恒山脚下的浑源古城,与恒山、悬空寺南北照应,兼容并蓄。古城内,金代圆觉寺砖塔、元代永安寺名刹、元代扩建文庙胜景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独领风骚;纵横交错的古街古巷,麻家大院、栗家府大院等60多处明清大院,诉说岁月沧桑,传递历史温情。

  随着气温回升,前来浑源游览的游客渐渐增多。记者走进永安寺,在这座距今700余年的古刹里,一睹元代水陆壁画的精妙,感受“儒释道”文化。

  永安寺,亦称永安禅寺,始建于金,后遭火焚,元初由浑源籍的永安军节度使高定及其子在原废墟上重建。该寺是当地的水陆法会道场,集丰富的宗教信仰与社会文化内涵于一体。

  缓缓推开传法正宗之殿的殿门,只一眼,便会被满墙壁画所震撼。壁画面积180余平方米,绘有882尊水陆人物,计135组水陆故事,人物刻画细致,表情栩栩如生。

  永安寺讲解员朱志芳介绍,这些壁画既有释门礼拜的佛、菩萨等,又有道教崇信的仙官星君和帝岳诸神,还有儒家礼教中忠孝节义的典型人物,堪称“中国古代宗教人物的图像大全”。

  浑源县官方介绍,浑源有2000多年建县史,全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88处,国保单位7处,是“地上文物看山西”的典型代表。当前,该县正孕育形成以北岳文化为主,山岳、古建、民俗等共存的文化体系。

  以文塑旅赋能城市发展

  挖掘资源,以文塑旅,赋能城市发展。近年来,浑源县持续推进“举文化生态牌、建特色休闲城、走旅游康养路”发展战略,推进文旅康养集聚区建设。

  2023年,浑源县全年共接待游客390.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6亿元,被评为“山西省10个文旅康养集聚区之一”“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下一步,浑源县将积极承接北京、天津等地的康养外溢群体,依托风景名胜、恒山黄芪等优势,推进发展复合型康养产业,聚焦东葫芦头、龙蓬峪等乡村旅游景点,打造特色康养产业集聚区,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结构升级、要素聚集、链条锻造,形成全民、全域、全时文旅康养发展新格局。(完)

  制 作丨李夏

  除了“机密文件门”以外,共和党针对拜登政府的其他调查也在推进。众议院监督和问责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詹姆斯·科默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对拜登的调查是“众议院共和党人在本届国会期间的首要任务”。科默称,众议院将对拜登政府展开40项到50项调查,包括调查拜登儿子亨特有关的问题以及民主党施压社交媒体压制与拜登相关负面报道的问题。科默要求财政部提供拜登某些家庭成员金融交易信息,并呼吁前推特高管在公开听证会上做证。美联社对此评论称,共和党人在控制众议院后迅速采取行动,正在与白宫展开一场“混乱而具有爆炸性的政治对决”,将对2024年总统大选造成影响。

  巴明吉-班戈兰省代理省长葛邦古杜告诉新华社记者,事故发生在巴明吉行政区一村落附近,一辆从中非首都班吉开往巴明吉-班戈兰省省会恩代莱的半挂卡车因超载造成挂车脱离并倾覆,车上10名乘客死亡,另有17人受伤。

  白云山是广州“市肺”,素有“羊城第一秀”之称,也是广州实现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耶伦表示,这些“非常规措施”只能维持有限时间,可能受较大不确定性影响。一些列措施加上现有资金预计将撑到今年6月初,她呼吁国会“及时采取行动”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

  首先是家庭收入的提升。为推行生态管护员政策,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每月1800元的工资对于高原人民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不过,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生态管护员的生计依然有较大的提升、改善空间。在地广人稀的三江源,每位管护员日常巡护的路程可达上百公里,按每月巡护24天计,汽车和摩托车等巡护用车的油费开支比较大。由于高原道路崎岖难行,每月维修车辆3-4次属常态,外加巡护时的餐费支出,一个月下来,巡护工资也就所剩不多了。可见,要提升这笔资金在保障生态管护成效和改善管护员生计方面的双重效用,还需就资金使用效率、多元融资渠道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童家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