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国)应对不确定性,跨国企业如何抓住中国机遇?

来源: 快科技
2024-06-25 21:38:00

  中新社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 夏宾)跨国企业“一把手”于此间齐聚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来自各领域的一众外资企业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同步感受中国经济大势和发展政策,希望挖掘新一轮商机。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在参加上述论坛时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表示,根据BCG调研显示,2023年,约有75%的全球企业领袖认为不确定性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诚然,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快速变化的营销环境、多元细分的消费市场等叠加因素,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随着中国正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新的机遇也逐渐涌现。

  “中国对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将带动多个行业的重大调整,也将给企业带来巨大发展商机,未来有更多的机遇窗口将开放给科技创新、绿色经济和消费驱动。”吴淳说。

  “消费”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之一,中国商务部也在年初将2024年定为了“消费促进年”。吴淳表示,这一系列迹象充分表明,以消费为“主引擎”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恢复的宏观政策方向。BCG也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再增加8000万中产及以上的人口,同样将为消费市场赋能更多增长潜力。

  据BCG估算,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在2050年前至少将投入累计250万亿元人民币,相关的绿色投资对GDP的贡献将达到2%至3%,将为各行业的绿色解决方案提供商创造更多的商业机遇。

  中国官方近日发布《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以实际行动增强境外投资者“加码”中国的信心。

  吴淳直言,在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场的持续扩大开放对跨国企业来说是十分积极的信号,中国政府也正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消除准入壁垒,为跨国企业和投资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与更多的合作机会。

  吴淳建议,在中国迈入新时代发展阶段的背景下,跨国企业要想充分享受中国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必须要深入理解中国相关政策导向与创新生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制定行动策略。

  具体而言,一方面,明确中国市场定位。吴淳认为,跨国公司需要明确中国在自己全球市场及价值链中的定位,制定清晰的中国战略并坚定不移地执行。企业领导者应预先定义什么是“Win in China(赢在中国)”,例如将中国作为创新中心而不是仅仅收入来源。只有明确目标,在面对激烈竞争时才能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

  另一方面,加强本土化。吴淳指出,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耕耘已数十年,商业模式和运营团队都已经实现了本土化;还有相当一部分公司也实现了供应链本地化,充分地利用了政策红利与人才红利。“当前,我们也注意到有不少外资企业正在将研发本地化,来应对创新 所需的自主自发、快速迭代与敏捷反应。

  草案还对金融风险处置措施加以充实,明确了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的风险处置措施,同时规定,金融机构被接管或者被撤销的,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可以指定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行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担任接管组织或者实施清算。为保障处置方案顺利实施,草案规定,根据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的申请,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指定集中管辖,决定解除有关强制措施或者中止有关民事诉讼程序、执行程序等。

  如此混乱的场景,让外媒联想到两年前,美国国会遭暴力冲击的场景。然而,这一次,不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支持者,而是“巴西特朗普”支持者,冲闯和破坏了巴西国家权力机构的办公场所。

  数据显示,五年来,上海市政协800多名委员参加各类履职活动12万余人次,提交提案5109件,反映社情民意8.5万篇,提案质量数量同步提升,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保持全国前列。

  <strong>“两个行动”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strong>

  研发方面,据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以岭药业研发费用为5.52亿元,同比增长2.6%。2018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以岭药业研发费用均持续上升,复合增长率达32.33%。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程孝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