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穿金属:以色列使用的白磷弹有多可怕?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11 08:10:37

  中新网6月9日电(钟新军) 美联社6月5日报道称,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至少5个城镇、村庄使用白磷燃烧弹,并可能对平民造成了伤害。黎卫生部也证实,已有超170人在接触白磷后需要接受治疗。

  千度烈焰 灼皮蚀骨

  说到白磷,大家第一反应可能会想到“鬼火”。按照中学化学课本的讲解,容易自燃是其显著特点。一定温度下,白磷与空气接触就能着火,所以实验室里,前者都要放在冷水中保存。

  白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强光和烟雾,早在两次世界大战时,就被制成烟雾弹、照明弹和燃烧弹,广泛用于军事行动。

  不过,这种化学物质非常危险。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介绍,白磷燃烧温度可达800至2500摄氏度,足以烧穿金属。

  更可怕的在于,白磷烧灼程度很深,一旦沾染皮肤就会在人体内闷烧,穿透皮肉直至骨头。如果没有及时止燃并清理干净,让白磷残留在伤口处,拆除绷带时还可能遇空气复燃。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刊文称,除了严重烧伤,白磷燃烧产生的有毒烟雾,还会对接触者的眼睛、呼吸道和中枢神经造成损害,甚至引发器官或呼吸衰竭。

  污染环境 损害健康

  据塔斯社披露,伊拉克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大量使用贫铀弹、白磷弹等特种弹药,严重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

  伊拉克官方统计,1991年海湾战争前,该国癌症发病率是每10万人中40人,而2005年这一比例已飙升40倍,达到每10万人中至少1600人。

  美国有毒物质和疾病管理局网站称,在美本土,如果有人向自然界意外泄露或释放450克以上白磷,都将构成重大环境事件,必须立即向环保部门报告。

  而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美方向以色列大量提供的M825A1白磷弹,1枚就装有近6千克白磷。

  本轮巴以冲突已持续8个月,在美方默许和支持下,以军同样频繁使用白磷弹。西班牙《先锋报》网站援引环保组织说法指出,白磷弹会污染土壤很多年,加沙正在变成一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地狱之火 岂可滥用

  查询外媒报道可知,以色列滥用这种“地狱之火”早有先例。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报道称,2008年“铸铅行动”期间,以军曾向加沙发射约200枚白磷弹,造成数十人丧生,许多民用建筑被烧毁。

  据悉,以军通常用155毫米榴弹炮发射白磷弹,其在空中爆炸后,会以45度左右的俯角,向斜下方直径数百米的椭圆形区域散布上百个燃烧碎片(子弹药)。

  由于混合添加了明胶,白磷弹具有蜡质特性,极易附着在建 筑物、植

  法新社报道称,2023年10月,以色列多次向黎巴嫩境内发射白磷弹,4万棵橄榄树被付之一炬。

  此类武器若用于人口密度很大的加沙地带,后果不堪设想。2023年10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引用视频片段和目击者证词,确认以军在加沙居民区使用白磷弹。以方则辩称,其只是用来制造烟幕,并非针对平民。

  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介绍,白磷弹虽不属于国际法禁用的化学武器,但依照《日内瓦公约》1977年附加议定书,其不得被当做燃烧武器用于攻击平民目标,而美国和以色列一直拒绝签署该议定书。(完)

  <strong>北京:增加运力 满足滑雪爱好者出行需求</strong>

  2012年8月,当时最大的做市商之一Knight Trading使用有缺陷的软件,导致交易所出现错误订单,导致股市出现波动。这一事件使该公司在被一家贸易公司联盟收购之前陷入破产。2022年5月,花旗伦敦交易平台曾引发闪电崩盘,导致整个欧洲股市出现暴跌。

  “6位摄影志愿者分成两组,共拍摄了50余户全家福。”宁海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尤才彬告诉记者,在熟悉情况的镇村干部带路,挨家挨户上门拍摄,拍照时会把老房子也装进全家福里,在后期会制作成片分发给移民,使照片更具纪念意义。

  案例四、三亚某户外拓展运动有限公司擅自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潜水)案。近日,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根据相关线索对三亚某户外拓展运动有限公司进行调查。经查,游客乘坐游艇在海上游玩项目时,当事人在船上推销摩托艇、飞鱼、潜水等一些另外付费项目,游客赵某参加了潜水项目,并通过微信转账向当事人支付660元费用,当事人未办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擅自经营潜水项目。违反了《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依据《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拟给予当事人没收违法所得660元、罚款30000元的行政处罚,同时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孙悦晨介绍,今年急诊病房多了不少新冠病毒感染诱发其他合并症加重的患者,接诊量却能与往年基本持平,背后少不了医院所有科室的共同努力,“自从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以来,全院上下一盘棋,春节期间门诊仍保持开放,所有医护都坚守岗位。”

  短短77分钟的车程,列车将经过地质极不稳定的山区,平均每3分钟钻过1个隧道。这一瞬间,对时速350公里的列车来说,却面临着巨大挑战:隧道内的空气受骤然挤压,释放出强烈的气压波冲击列车,然而此时,为何车内的乘客却几乎毫无察觉呢?

张珮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