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GDP增速5%目标背后的逻辑与自信

来源: 安徽网
2024-06-11 10:09:01

  □黄正琛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4年度报告》指出,亚洲经济增速有望高于2023年,并达到4.5%左右。其中,中国2024年实际GDP增速预计为5%。

  综观近年我国经济增速目标,从2021年提出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增长6%左右,到2022年增长5.5%左右,再到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提出 增长5%左右,在经济体量变大、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依然设定5%左右的增速,依靠什么?逻辑何在?

  向外看,大门越开越大、道路越走越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向内看,持续恢复和扩大消费、积极调控房地产市场、多措并举化解地方债务、增发长期特别国债,各项措施精准发力,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从动力看,强科技、强实体、强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从成分看,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到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具体行动上……

  实现5%的增速目标,关键在于牢牢把握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时”“势”“度”。

  看“时”。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中国经济在战胜挑战、风雨洗礼、经受考验中持续保持活力,恢复性增长彰显较强韧性。一方面,中国经济体量稳居世界第二,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在如此大体量的情况下继续保持5%的增长目标,体现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实现5%的增长目标,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可遇又可求,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不确定性。

  观“势”。关键之年看大势,必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势在必得。论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论优势,历经近年来极不平凡的历程,我们深刻洞悉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积累了成功经验;论走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1—2月经济数据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4.2%,经济实现“开门红”,表现显著超预期。

  定“度”。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并非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把握和运用好政策尺度和工作力度。比如,中央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又如,国务院近日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实现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真金白银”的政策激励,必将换来经济提质增量的“水涨船高”。与此同时,更需自觉用好工作方法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

  关键之年,从容应对风险挑战,科学把握战略机遇,时与势在我们一边,牢牢掌握发展主动。

  还有些和兔子相关的话,早已形成谚语。例如,兔子急了也咬人;磨道里的兔子,假充大耳朵驴;追赶两只兔子,一只都逮不着……这些经常挂在众人嘴边的谚语,一听就明白,一想有深意,如同平民哲学。还有些从历史深处延续而来的熟语,已经凝结为成语。例如,狡兔三窟、兔死狗烹、守株待兔、兔死狐悲、见兔顾犬、狼奔兔脱、兔走鹘落、龟毛兔角等等。前面说过狡兔三窟和守株待兔,这里挑选兔死狗烹说几句。

  <strong>迎难而上稳定增长</strong>

  <strong>文物书画中的兔</strong>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提前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高于上年。

  演员也与这个故事深度契合,在压抑的氛围中,唱响了生命如炬的咏叹。梁朝伟、王一博、周迅、黄磊、森博之、董成鹏、王传君、江疏影、张婧仪的阵容,堪称豪华级别。梁朝伟的表现沉稳而松弛,比《无间道》时更入一层化境,更有一分谋略。王一博则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类型,他年轻而刚硬,英气的眉宇间蓄积着杀气,看似是大时代的一粒微尘、一个不起眼的“下属”,但身陷特工部的博弈中,他的刀刃、拳脚似乎都在宣泄着内心的隐匿……

  在明代画家徐霖笔下,兔子成为主角,画名《菊石野兔图》。兔子出现的位置与《双喜图》极为相似,正在安闲地赏花观石。只见耳朵竖起,圆眼大睁,没有因为沉迷美景而丧失机警灵动。清代画家华嵒的《海棠禽兔图》更是将兔子的机警灵动描绘得惟妙惟肖,你看兔子聆听梢头鹦鹉啼鸣,却将身体半隐在海棠花丛,真是巧妙呀!清代画家冷枚的《梧桐双兔图》有点反常,两只兔子安逸闲适,还带点学士的自信。原来这是宫廷画家摹绘宫廷兔子,神色哪能惊乍,只有饱受宠爱的从容。

王政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