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叶拌猪肉:广东台山咸肉粽的“魂”

来源: 新浪财经
2024-06-12 02:04:18

  中新社江门6月10日电 题:红蓝叶拌猪肉:广东台山咸肉粽的“魂”

  作者 李晓春 郭军

  “这次裹粽没放红蓝叶,只放了腊肠、猪肉、虾米、咸蛋黄、花生和糯米,煲熟之后吃起来总觉得差点味道。”近日,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从事饮食行业的广东台山乡亲伍女士表示,没红蓝叶拌猪肉做“粽芯”,就好比台山咸肉粽没了“魂”。

  红蓝,别名红丝线,在台山以家庭种植为主,全年可采,可洗净晒干备用,秋季开紫色小花,因其叶生揉汁呈蓝色,煮熟变红色,故得名。据《百峰山草药》记载,红蓝有凉血散瘀、消炎止血的功效。

  临近端午,在台山各地菜市场中,有众多扎成小捆的鲜采红蓝叶销售。“这些红蓝是我自家种的,在这卖15元(人民币)一扎,你若全部要完的话,可以便宜点。”6月9日,台山台城街道富城市场一菜贩招揽客人时说。

  “我刚去广州工作时,临近端午在菜市场买不到红蓝叶裹粽,就跟台山的亲戚吐槽了几句。后来有一次回台山办事,亲戚赠送了一盆长势旺盛的红蓝,我把它搬回阳台种植,至今已有十多年。”常年在广州生活的台山乡亲庞先生说,很多乡亲跟他一样,把红蓝带至居住地或工作地种植,便于裹粽时就地取材。

  “我个人喜欢加多点红蓝叶拌猪肉做馅料,粽子煲熟后, 粽里的猪肉吃起来肥而不腻,且又滑又香。”台山市台城美源饼屋负责人梅碧莉表示,她对该饼屋近期出锅的咸肉粽比较满意,减除人工和材料成本,虽赚得不多,但重在控质。每年找她订粽的多数是回头客,用心备料、货真价实才会令客人“食过返寻味

  “台山人都知道用剁碎的红蓝叶拌猪肉做‘粽芯’,才有灵魂。我端午前将备料裹粽的现场照片一发上微信朋友圈,就吸引不少在外的台山乡亲订粽。”台山台城街道桂水村小鲜农场负责人余伟洪介绍,他近期每天忙于组织员工备料、裹粽、煲粽、打包,除了满足台城辖区内的顾客订单之外,还通过顺丰快递将台山粽销往广州、珠海等省内城市及山东烟台等地。

  “临近端午,在唐人街和我住这附近都有咸肉粽卖,其中有台山乡亲在摆摊卖粽,咸肉腊肠绿豆(或花生)粽卖4美元一条,红蓝叶猪肉咸蛋腊肠虾米花生粽则卖5美元一条。”现居美国纽约的台山乡亲伍女士透露,她母亲每逢端午前都会亲自备料裹粽给她和家人吃,用晒干的红蓝叶拌猪肉做“粽芯”,吃起来很有家乡风味。

  对于海内外的台山人而言,好吃的粽子多数出自自己家人的手中。“赤溪当地人裹粽,喜欢放红豆,加咸蛋黄。与台山其他地方一样,我们选择红蓝叶拌猪肉做‘粽芯’,红蓝叶要放多些,猪肉尽量切大块点。”6月9日,台山赤溪镇的何雅丽女士介绍,她家人比较喜欢吃放红蓝叶拌猪肉的红豆粽和杂粮粽,自己备料与家人一起裹粽,吃起来更具家常味。

  台山赤溪镇杨先生称,客家红豆粽入口厚实,香味四溢,容易令游子“才下舌尖,又上心头”。(完)

  看着这“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只能说ChatGPT尽力了!

  还有的“保护伞”,千方百计帮黑恶势力化解举报线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甘肃省静宁县公安局先后收到多起反映穆某某涉黑问题的线索,时任局长杨昌宁以“属于民事纠纷”“线索已查清”“未发现穆某某涉黑恶违法犯罪问题”等作出结论,致使该黑社会性质组织坐大成势。

  效率是公平的重要基础,公平是效率的有力保证。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据介绍,北京地铁公司联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牵头开展“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关键技术”研发。该项目就中国超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现有体系在高密度网络、高强度客流条件下存在的行业突出问题,面向安全高效运行与服务新型架构体系重构重大需求,重点攻克城市轨道交通新型架构体系构建、安全保障与主动防控、网络高效韧性运行、时空信息网络与无人化服务、网络集约维护等关键技术与技术瓶颈,构建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集成系统平台,并在北京地铁进行示范应用,为全面提升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服务保障能力和运输效能,提供可复制、可移植的技术系统和应用范式。这也是北京地铁公司首次定向承担科技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叙利亚难民拉勒·阿布·萨乌德因联系不上生活在地震灾区的80岁母亲和其他亲人而焦虑不已。他说,美国对叙利亚的残酷制裁影响救援工作,不可避免地导致许多人遇难。“这又是一笔血债!”

  走进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金屯镇高庄村晓君家庭农场,一筐筐五颜六色,刚刚采摘下来的圣女果在大棚外弥漫着浓郁的果香。十几名工人正在忙碌着上称、包装,打算销往各地。据悉,近年来,嘉祥县统筹乡村土地资源、区位、市场等优势,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使圣女果、葡萄等一大批特色产业成为群众致富好产业,带动民众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刘芳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