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微短剧流量“滔天”,内容为王仍是第一准则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19 02:45:40

  202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将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网络影视剧作品定义为微短剧,并正式纳入监管。至今,微短剧不乏口碑佳作:《逃出大英博物馆》引发文物保护热潮;《二十九》尽显职业女性魅力;《东栏雪》凭东方美学出圈。视频平台的纷纷加入,更让微短剧数量迎来井喷式增长。据《2023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了267.65%。2023年,《赘婿无双》以小成本撬动1亿充 值;2024开年,《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日充值量网传突破2000

  不可否认的是,微短剧在行业与市场的双重加持下,凭借制作门槛低、成本低和耗时短等显而易见的优势,开辟了一条网络视听内容创新赛道。业内也普遍认为,微短剧的爆红存在必然。截至2022年12月份,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远超过长视频用户。然而,用户天天拿手机刷视频,却只能看碎片化的搞笑段子、剪辑的横版影视切片,供需长期错位,有太多内容需求没有被满足,网络微短剧由此应运而生。

  显而易见,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流量风口,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将对振兴网络文艺、提振社会经济提供重要机遇。但同时也不可回避的是,微短剧存在内容题材单一,质量不稳定;专业缺位,创作水平有待提高;缺少内容评价体系等问题。比如,有的剧情虚假浮夸、题材低俗猎奇,内容与现实完全脱节;有的利用技术手段逃避监管,展示色情暴力、拜金炫富等不良内容,不仅与主流价值观明显相悖,有些还触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容易对大众,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产生误导,这些都会对行业生态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开端即高潮,被称为“电子榨菜”的微短剧,能下饭但欠美味。对此,业内普遍认为,与所有新兴行业一样,微短剧必然存在优胜劣汰、逐步规范的过程。越是被资本看好的行业,进化速度越快。而要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变,内容为王永远被认为是第一准则,微短剧需要尽快从野蛮生长状态回归到创作文化精品的正轨上来。一方面,要鼓励微短剧精细化制作,净化微短剧空间,鼓励制作方摒弃流量心态,抵制滥俗选题,聚焦现实题材,打造一批传播传统文化、普法、科普的正能量微短剧,发挥示范效应,助力精品微短剧破圈。另一方面,则要明确政策法规,加强规范管理和平台审核,把好内容“导向关”,不给违规微短剧生存、滋生空间。

  新生事物的生命力向来有待考证。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微短剧赛道越来越陡峭,一定程度上加速其去芜存菁的进程。从“流量爆款”迈向“精品力作”,真正实现“剧”有品质,已经成为摆在从业者面前的必答题目。

  新华社记者姜琳、高敬、周圆

  2022年6月,代表处与哈巴罗夫斯克投资局及相关企业研究瓦尼诺港口建设及规划项目,并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俄罗斯超前发展区政策,对下一步出口俄罗斯的海铁联运的物流路径进行梳理。代表处促成辽宁省企业与犹太州饼干厂等签署长期食品供应合作协议;签订出口俄罗斯服装、小型机械配件的供货合同等。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2月7日电 (记者 李京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7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合肥智算中心总经理 王浩:推动算力像水像电一样全国通用,即取即用的水平。同时我们中心也会积极围绕合肥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需求,我们会在人才培养、算力统筹、协同科研等方面与长三角的先发地区积极展开合作,通过合肥智算中心的云服务平台,实现了长三角先发地区先进计算的算力的融合调度和跨区域的资源调度。

  为加强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山东围绕涉氮企业、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养殖、河道、闸坝等9个重点,组织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入海河流总氮治理省市联合行动。

  广东中山。几轮海外“抢单”后,一季度TCL空调订单量同比增长17%。大年初四,依靠跨省招聘的技术工人,TCL空调器中山二厂提前开工。

黄美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