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鸟类起源于恐龙灭绝?中美科学家最新合作研究颠覆传统认知

来源: 广西新闻网
2024-05-30 22:13:43

  中新网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关于现代鸟类起源,学界传统的主流观点一直将其与大约66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联系在一起,认为鸟类是在恐龙灭绝后才快速演化而来。

  这一传统认知被中国科学家主导、中美科学家最新合作完成的一项陆生脊椎动物基因组学研究突破所颠覆——他们应用基因组和化石数据对现代鸟类的起源进行追溯,发现现代鸟类的起源实际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在晚白垩纪时期与恐龙共存。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月18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这项生物进化领域颠覆性发现的重大成果,由江苏师范大学伍少远教 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美国哈佛大学斯科特·爱德华(Scott V. Edwards)院士以及美国佐治亚大学刘亮教授等中美科学家联手深入研究完成,相关论文近日以《基因组与化石证据揭示现代鸟类和被子植物在晚白垩纪同时兴起》为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

  今天的地球上生活有大约1.1万种鸟类,它们作为当今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高的陆生脊椎动物,其起源和演化是否与恐龙的灭绝密切相关?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和其他物种多样性演替的影响下,现代鸟类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演化历程?这些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在本项研究中,中美合作团队从124种鸟类基因组序列中提取到25640个不同遗传位点的DNA序列数据,结合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化石记录,通过系统进化树构建、分子钟演化时间估算、物种多样性分化速率等分析,重建了现代鸟类的演化历史和轨迹。在涵盖了近95%现代鸟类物种多样性的新鸟小纲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支全新的鸟类进化谱系,并将其定名为水陆鸟类(Aquaterraves),包含了水鸟及其近缘种类。水陆鸟类与早期研究发现的陆鸟类(Telluraves)一起构成了新鸟小纲的两大谱系。

  合作团队指出,令人瞩目的是,在晚白垩纪时期,这两大鸟类谱系便已经分道扬镳,远早于著名的恐龙灭绝事件。同时,现代海洋鸟类,如企鹅、海鸥等,则受到了约5500万年前的一次全球变暖事件的深远影响。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约6600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并未对现代鸟类的演化产生重大影响,而发生在约5500万年前的全球变暖事件,即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导致了现代海洋鸟类的演化更替。这些新的发现,让科学家们重新审视了鸟类的演化过程,并对地球的生命历史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问题:鸟类究竟是如何在恐龙时代开始其进化之旅的?

  同时,这项研究也让人们对鸟类演化的时间线产生了全新的认知:相较于先前普遍认为的快速进化模式,现代鸟类的演化更倾向于缓慢而连续的过程,通过自然选择逐渐变化,并与被子植物、哺乳动物、鱼类和昆虫的演化辐射呈现出同步化的趋势。这一发现也支持了达尔文经典的物种演化渐变理论,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演化的影响提供了新的例证,在科学界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一重大发现激发了我们对生命演化和地球历史的思考。它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鸟类和地球生命演化历史的理解,也启迪了我们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与物种多样性演化关系的新思考。”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周忠和院士表示,这段奇妙的历史旅程,无疑令人着迷。(完)

  这些年,厉行节约的风气在社会上更加充盈,学生在校就餐情况大有改观。但在一些学校还是会出现浪费粮食现象,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孩子不熟悉农业生产过程,对粮食安全没概念。建议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结合农时在田间地头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从珍惜一粒米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相比人员恢复正常的通关,货物运输正常通关要来的更早一些。2022年12月31日,河口口岸正式恢复驾驶员直通业务,越方入境车辆可直接驶入河口口岸北山国际货场。受疫情影响的三年时间里,该口岸跨境货物运输是以“闭环管理、分段运输”模式延续,但这一模式影响了通关效率,抬高了运输成本。

  1月8日至春节前夕,入境政策利好叠加春节返乡需求,推动同程旅行入境机票订单量大幅上涨。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1月8日入境航班的热门目的地为上海、南京、广州、成都和南宁。其中,首尔至南京、金边至南宁、曼谷至贵阳等部分热门入境直飞航线,在1月8日起飞前一周机票就已售罄。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拥有价低质优的产品,但受限于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资源匮乏,与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相比缺乏竞争力。普惠的数字社区为中西部地区充分挖掘产业特色、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提供了全新媒介,通过社区平台、线上与线下结合,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区域产品优势互补。同时,产业的发展能带动人才格局流动,吸引一批有互联网意识、有技术能力的青年创业。

  在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热情升温的同时,实际操作中,因股权授予折扣过低、解锁条件不合理、董监高认购份额较大等问题,也引来不少争议。

  新西兰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2月的第一周,约有1000名中国游客到达新西兰,较3个月前大幅增加。新西兰旅游部部长纳什表示,众多旅游业者期待中国游客回归,这将为新西兰旅游业带来重大利好。

张韵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